作者:刘坚
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
文章导读
电动汽车与电网彼此天然连通,既是电能消费终端,又是位于电网末梢的储能单元。大量电动汽车可作为分布式储能为电力系统提供规模可观的灵活性资源,进而有效提升电力系统对波动性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本文基于中国未来电动汽车发展预测,结合各类车型出行及停车行为特征,定量预测了未来大规模电动汽车储能潜力,并对电动汽车储能与可再生能源协同的效果进行了评估。
文章亮点
1、定量评估电动汽车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潜力与价值,将出行强度、停车时长、充电桩数量普及率等因素纳入研究过程。
2、电动汽车储能潜力完全满足甚至超过因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产生的新增短周期电力平衡需求。
3、新售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充放电能力将逐渐超过车用需求,2025年新车的剩余充放电能力将有望超过3万kWh/辆。
4、应明确电动汽车等负荷侧灵活性资源在电力市场中的地位,探索电动汽车资源参与电力市场的交易机制。
重点内容
电动汽车作为分布式储能的应用前景日益受到关注。通过对电动汽车充放电功率的合理引导和调度,电动汽车可向电力系统提供调频、调峰等功率及能量型调节服务,从而提高电力系统对波动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水平。
然而,国内外对电动汽车储能潜力的定量评估研究较少,以往有限研究对不同车型种类、车主用车行为等因素的影响分析不足。因此,本文基于中国未来电动汽车发展预测,结合各类车型出行及停车行为特征,预测了未来大规模电动汽车储能潜力,并对电动汽车储能与可再生能源协同的效果进行了评估。此外,本文就电动汽车储能与固定式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功能定位问题进行了对比分析,为后续电动汽车储能发展战略及相政关政策提供了决策参考。
⬆ 图1 电动汽车有序充电及V2G潜力评估示意图
⬆ 图2 电动汽车储能日均调节能力
⬆ 图3 各类电动汽车储能可调节周期
⬆ 图4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剩余充放电能力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