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破冰 产业链却亟待完善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9-12-17 浏览: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是一种效率高、燃料范围广的电化学发电技术,目前处于商业化初期。

历经15年潜心研发,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突破了SOFC关键核心技术。不久前,由其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堆工程化开发”项目正式启动实施。

“SOFC电转化效率高达65%以上,而传统火力发电平均仅约30%;且燃料来源广泛、绿色环保,被公认为是下一代清洁能源的首选。”研究院副院长陈烁烁介绍说,“SOFC可在数据中心、医院、机场等分布式能源领域应用,未来在绿色电网还能起到稳定风能、太阳能带来的电网波动的互补作用。”

发达国家普遍把SOFC作为一种战略储备技术。燃料电池产业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这场全球化的SOFC技术赛跑中,我国起步并不晚。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一些高校、科研院所就参与到SOFC技术的研发中,积累了大量的科研成果。且随着技术成熟度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也参与进来。

可是,由于研发难度高,投入大,该技术迟迟难以商业化。“SOFC发展需要解决性能、寿命、成本和可靠性的核心关键问题。”陈烁烁说。

“首先要解决的技术是隔膜片。”陈烁烁介绍,燃料电池工作时,高温之下,燃气只要跟空气一接触就会剧烈燃烧而烧毁。“关键需要一层电解质隔膜片将正负极分开,阻挡燃料与空气的直接接触,又能导电。如果隔膜片做得厚,内电阻高,则无法通过大电流;做得薄,又容易漏气。隔膜片的质量影响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凭借过硬的技术积淀,研究院研发出的电解质隔膜片电导率和材料密度,均接近理论值。

随之而来的还有单电池开发。“单电池性能决定整个产品性能。为了测试稳定性,一个测试至少要5000小时,测试任务太多,相关的老化测试设备摆满了一间400平方米的大屋子。”

从原材料到制作工艺的每一个步骤,研究人员反复测试,最终“拿下”所有技术难题。

“名片大小的电池片堆在一起,形成电堆。这是燃料电池最为核心的部分。”陈烁烁说,到2016年,研究人员已开发出1.5千瓦标准电堆,可通过简单串并联方式,组装成更大功率的电堆或模组。电堆发电效率68%以上,预计寿命可达到5年。

尽管SOFC技术已在国外市场推出并实现产业化,但我国由于缺少政策扶持、产业链尚未整合等原因,SOFC推广应用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SOFC的发展离不开相关配套产业,包括化工、热工与电气等领域的共同参与。”他指出,到目前为止,国内尚未有企业大手笔投入到SOFC系统整合和产业化工作;高校院所拥有技术,但没有工程化和产业化的能力。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堆工程化开发”项目的目标是解决SOFC单电池和电堆的一致性和寿命等技术难题,形成SOFC单电池和电堆工程化技术,实现批量生产。陈烁烁希望,在此项目带动下,能吸引到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SOFC系统集成开发,补齐我国产业链的空缺,共同推动SOFC的发展。

分享到:

关键字:燃料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