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新能源乘用车在出租车和网约车领域的大幅渗透,电动车的充电桩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充电桩如何布点?如何平衡与加油站的数量关系?这不仅直接影响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也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
中国电动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0月,全国公共充电桩和私人充电桩总计保有量为114.4万个,同比增长66.7%。然而,充电桩建设仍存在巨大缺口,距离四部委联合印发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提出的车桩比值1:1,尚有一定的距离。
川财证券则指出,根据各地的新能源车推广规划,电动运营车辆(公交、出租、网约车、专用车等)的充电需求已经非常明朗,向运营车收取充电服务费已经成为桩企的稳定收入来源,测算出2020年的市场空间将有望达到430.0亿元至765.3亿元,但目前我国电动运营车辆与公共快充桩的比值为3.55:1,且呈上升趋势,公共快充桩建设缺口巨大,盈利前景可期。
2017年以来,一些早期入局的充电桩企业纷纷出现倒闭、退市等消息。曾经位于第一梯队的富电绿能宣布退市,深圳容一电动科技有限公司也发布了因公司亏损宣布解散的公告。暂时生存下来的企业尽管建设了大量充电桩,却始终深陷盈利难的困境中。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这种局面正在发生变化。
川财证券指出,充电桩行业寒冬已过,扭亏在即,且未来利润具有相当弹性,主要源于:国内外主流车企纷纷涉足新能源车市场,电动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汽车电动化发展方向确定,因而对充电设施的需求大幅上升;同时,随着行业标准体系的建立,行业互联互通程度逐步提高,充电接口、信息互通日渐统一,车主寻找充电桩、支付充电费等消费过程日益便捷。国家电网联行平台数据显示,全国统一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国内主要新能源汽车充电运营商已经接入了全国统一的服务网络联行平台。
在充电桩设备市场,集中度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莫尼塔研究指出,2015年至2018年,国家电网累计采购充电桩数量为55622个,常年中标的上市公司主要是许继电气、国电南瑞、中恒电气等。2017年这三家企业的中标金额分别为0.94亿元、0.57亿元、0.32亿元,然而,这三家公司中标金额占国家电网总招标金额的比例不及20%。2018年招标规模共达10.43亿元,中标企业数量一共30家,头部前9家企业累计中标金额占总金额的比例不到50%,表明该市场集中度不高,竞争激烈。
目前,充电桩运营板块呈现出国有、民营、混合所有制并存的产业格局。由于充电桩运营前期投资较大且回收期相对较长,市场集中度很高,排名前五的运营商分别为特来电、国家电网、星星充电、依威能源和上汽安悦,占比合计85%。
11月19日,广汇汽车公告称,拟与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共同在上海市黄浦区投资设立国网广汇公司,双方将拓展新能源汽车充换电服务及其它新能源汽车后服务市场。而在稍早之前的7月,项目总投资40亿元,由大众与一汽、江淮、星星充电共同出资组建的充电桩企业开迈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标志着大众也进入中国充电业务市场。同样在7月,恒大与国家电网联合成立国网恒大智慧能源服务公司,并与碧桂园、万科、融创等龙头房企签订服务合作协议,聚焦社区停车库车位的智慧充电服务。8月,滴滴出行则与英国石油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在国内建设开发和运营新能源车充电桩站。
越来越多“巨鳄”加入到对充电桩市场的争夺,源于这一行业愈发确定性的未来。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充电桩市场所具有的广阔空间和增量市场让人充满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