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林洁)近日,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南网能源院”)发布了6份能源电力行业的2019年度系列研究报告。报告对我国能源安全新战略实施过程中的热点,进行深入分析、预测并提出建议,为政府、能源行业企事业单位提供重要统计数据和决策参考。
在当天举行的能源转型发展研讨会上,80多名业内专家学者围绕“能源转型探索”、“能源生态建设”、“电力市场建设”主题展开了研讨和交流。在能源朝清洁低碳方向发展这个一致认同的背景下,不同领域的专家从各自专业出发,为中国在能源转型中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献计献策。
技术、市场、政策是能源转型中的三把钥匙。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电网公司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李立浧聚认为,要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能源系统技术融合起来,“智能电网、能源网与互联网技术实现三网融合,打造新一代安全、清洁、智能、高效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系统,有助于转型。”
除了技术之外,市场与政府“两只手”的作用同样不可或缺。多名专家均谈到,政府政策的支持力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能源产业的发展。比如,国内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产业的发展态势就与政策关联度极大。
具体到电力领域,如何最大程度发挥电力市场作用,在改革中做好顶层设计是关键一步。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刘树杰认为,设计电力市场,必须清楚不同交易模式、电价、合约各自的内涵及功用,有序搭配,遵循内在逻辑,在探索与实践中找到最适合我国的电力市场设计。
刚刚发布的《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9年)》(简称《报告》)指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炭消费比重下降,天然气、核能和可再生能源比重上升。2018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46.4亿吨标准煤,占全球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23.6%,连续十年居全球第一位,增速较2017年提高0.4个百分点。
目前,我国能源发展仍存在非化石能源发展保障机制不完善、化石能源清洁化利用水平较低、能源对外依存度较高、能源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包括加快提高风、光、水电等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加快推进煤基燃料和化学品对油气的部分替代,积极参与能源安全国际合作,加强能源领域核心技术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