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中国5G基站已开通11.3万个,大规模商用还要等多久?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19-11-22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这是5G为人类社会描绘的美好愿景。

当全球5G时代的脚步越来越近,未来你我的生活将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万物互联”时代,5G的大规模商用又面临着哪些待解的难题?

11月21日,世界5G大会在京正式开幕,全球信息通信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和企业家汇聚一堂,和你一起聊聊关于5G的那些事儿。

5G建成啥样了?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介绍,从全球来看,目前已经有28个国家和地区,17家运营商开启了5G业务。5G的应用方向主要集中在精准农业、远程医疗、智慧工厂、数字城市以及智慧健康等领域。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开幕式上透露,目前,中国的5G网络基站已经建设了11.3万个,预计年底将达到13万个。自10月31日中国5G网络正式商用以来,中国签约的5G用户已经达到了87万。

大规模商用要待何时?中国移动副总裁李正茂披露了中国移动的进展:2018年中国移动正式完成了5G的规模试验,在12个城市完成业务示范,2019年在全国将建设5万个5G基站,在50个城市正式商用。2020年将在全国340个城市全面进行5G的商用。

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

如果说2G催热网站,3G带火社交软件,4G引爆移动支付、直播、短视频,那么5G催生的风口无疑更加深刻和广泛:自动驾驶、工业互联网、智慧医疗、物联网、智慧城市、超高清视频……

用现场专家无数次提及的一句话总结,“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诸多行业都将在5G环境下迎来跨越式发展。底气源自遥遥领先的绝对优势。

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余少华提供的数据,相比于4G,5G传输速率提升10-100倍,峰值传输速率达到10Gbit每秒,时延达到1毫秒级,连接密度增加10-100倍,流量密度提升1000倍。

这意味着什么?中国科学院院士尹浩以自动驾驶举例说,在自动驾驶状态下,无论是低至零点几秒的延迟还是几厘米的定位失误,都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而5G网络低延时、高可靠的特性,将使自动驾驶更安全。

“5G的高带宽、低延迟、海量物联将推进人和物、物与物的连接,开启万物互联新世界,为物联网新的业务和应用提供有力的承载。”尹浩说。

图为参观者在体验智能驾驶

在他看来,连接与计算是智能世界的孪生兄弟,5G网络海量的终端接入能力和高带宽、实时的数据传输能力,将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融为一体,将产生远超单个技术能力的融合效应。

比如,5G网络能够扩大数据收集区域,提高数据收集速度,使大数据应用更加得心应手;智能手机、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等应用对于人工智能处理的需求以及物联网智慧物联的需求将越来越强烈,5G使AI数据更丰富、连接更可靠、迭代更敏捷,将更好推动AI蓬勃发展。

而这仅是个开始。“5G的标志性应用产生在三个维度,即人、网、物的互联。”余少华说。

5G应用有五大行业类别:一是超高宽带个人消费类,包括8K高清、沉浸式视频直播等;二是车联网类,包括自动驾驶、远程驾驶、编队行驶等;三是远程控制类,包括超视距联网无人机、远程饲养放牧等;四是工业互联网类,包括数字智能工厂、AI机器人协同制造等;五是城市智能体系,包括AI视频监控、各类表类业务和智能交通。

与之相对应地,5G的标志性新设备包括L4-L5级自动驾驶汽车、超高清的视频终端和摄像头、蜂窝联网无人机、人工智能摄像头。在5G后期,新设备将包括高清云VR/AR设备、智能产业机器人等。在5G和6G时代,新设备将包括真3D视觉设备、触觉机器人、各类生物传感器等。

“5G将在多种场景下形成丰富的标志性应用和新的设备。”余少华表示。

5G掘金潜力有多大

前不久,2019FIBA篮球世界杯在北京开幕。作为本届国际赛事东道主,我国在举办世界最高水平篮球赛事的同时,也首次搭载京东方“8K+5G”超高清显示屏及相关设备进行了篮球世界杯转播实验。

这让即便无法到现场观看比赛的球迷们,如临其境的感受了一次篮球场的每个精彩瞬间。

当“更高、更快、更强”的5G时代渐行渐近,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让相关产业人士雀跃不已。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5G在2020—2025年,将拉动中国数字经济增长15.2万亿元。其中,数字产业化主要是5G网络建设,包括终端新兴产业的形成、以及整个新兴服务的带动,5G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可以推动通信产业的增加值达到3.3万亿元。与此相关的是各行各业的结合则可以带动产业数字化,产业的增加值达到11.9万亿元。

“不同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以土地、劳动力和资本作为关键生产要素。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尹浩认为,以5G网络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及生产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等的数字基础设施共同构成了数字世界的关键基础设施。移动通信前四代不能完全满足要求的很多生产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将随着5G的到来进行数字化改造,包括电网、交通、工业和智慧城市的基础网络设施。

不过,推动数字经济大发展,不能单凭5G单打独斗。“未来还要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结合,才能颠覆一些传统产业,实现产业升级变革,并孵化新的应用,催生新的业态。”尹浩表示。

还有哪些挑战?

正所谓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全球5G时代的逼近,问题正逐渐显现。

“要普及5G的话,投入还是巨大的,所以运营商们非常谨慎。”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建华提供的数据,截至4月5日,韩国共建有5G基站8.33万个,初期产品资费高于4G约20%,运营商补贴大。国内建成5G网络(涵盖四线城市)投入千亿元约需5年,国内5G普及投入要过万亿元。

图为展览会上的无人驾驶汽车

巨大的投入仅是问题的冰山一角。陆建华说,5G丰富的前景与有限体验眼下形成鲜明对比。有韩国学者坦言,目前的5G速率还达不到预期,覆盖率不足,行业质量亦存在安全挑战。科技界认为问题则主要集中在指标跃升和理论欠缺两个方面。

“从4G到5G,指标性跃升非常大,有的时候是两个数量级,但是理论基础还不坚实。”陆建华表示,正如任正非所言,随着我们逐步逼近香农定理、摩尔定律的极限,面对大流量、低延时的理论还未创造出来,华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现有通信方法在利用系统结构信息与处理大流量数据时受到限制,新的通信理论应该取得新的突破,以满足5G的发展需求。”

对于5G大规模部署商用,尹浩亦表达了担忧。

在服务应用方面,面向个人的eMBB(增强移动宽带)缺乏杀手级应用,面向行业的uRLLC(超可靠、低时延通信)和mMTC(海量机器类通信)行业标准尚未成熟;

在商业模式方面,不限流量套餐导致增量不增收和同质化,碎片化的行业需求也意味着很难大规模复制以及缺乏清晰的商业模式;

在网络建设方面,则面临高频信道衰减和室内覆盖、高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的问题,运营商如何降低5G网络建设成本至关重要。

“4G从标准发布到正式完成部署花了四五年的时间,而5G基本标准完成到真正商用只有一年多时间。从时间维度看,5G网络建设任务艰巨,需要产业携手克服困难,稳步推进5G网络建设与应用落地。”尹浩表示。

这与陆建华的看法不谋而合。“5G的持续性还面临略微严峻的挑战,这需要科技界广大的科学家、工程师坐下来冷静的思考。”陆建华说。

分享到:

关键字:5G基站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