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 打造超大型城市核心区供电典范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国家电网报 发布时间:2019-12-05 浏览:

上海市南供电公司总经理 周雷勇

上海市南供电公司贯彻落实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大力推进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相关部署,积极开展泛在电力物联网配网领域的研究与规划,选择供区内上海市中央核心区作为先行试点区域,全面开展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结合区域特征,从供电保障、民生服务、业态创新方面着力打造超大型城市中央核心区供电典范。

以数字化手段赋能运检业务

在中央核心区,随着架空线入地和“钻石型”配电网建设,网架更加坚强可靠。市南供电公司按照“云-管-边-端”架构,建设中央核心区设备侧泛在电力物联网,进一步推动电网数字化转型。

在重要的开关站、电缆通道、架空线路等设备侧,市南供电公司应用多种新型物联技术,提升数字化感知能力。在开关站,完成环境监测、辅控系统布置,可实时感知温湿度、噪音、烟雾等环境参数,远程控制空调、风机、水泵、灯光等设备;完成站内智能巡检机器人、视频技防设备安装,实现远程可视。在电缆通道,完成智能井盖与光纤测温测振装置安装,实时监控通道温湿度、水位、振动、有害气体、井盖状态等参量。在进博会保电线路,安装智能巡检、监控装置,实现线路通道智能监拍分析、实时图像调取、自动声光报警。在重要客户低压台区,完成低压分支监测布置,对台区各供电点负荷数据、设备状态进行采集、存储和处理。

基于全面感知,深化数据应用,助力运检业务提质增效。开发示范区域物联网综合应用系统,以地图可视化为基础,实时汇集供电区域各级电网的运行状态、故障抢修等数据,统一接入、管理和分析各类智能感知数据,以数据驱动实现电网智能化运行和精益化管控。应用低压智能感知数据,自动识别户变关系,实现台区智能运维和精准主动抢修,提升主动式供电服务保障能力。

以智能化场景创新服务民生

市南供电公司依托历史保护建筑武康大楼和公租房小区馨逸公寓,开展客户侧泛在电力物联网试点建设,以智慧物联驱动个性化、定制化的增值服务创新,增强客户用电获得感。

在近百年历史的武康大楼内试点安装53套家庭智慧能源网关。利用预置的非侵入式负荷分解算法,在不影响客户的情况下识别户内主要用能设备,勾勒出客户用电行为画像。向加入项目的客户推送每日、每月分项能耗信息,指导客户识别高能耗的电器设备。试点在武康大楼独居老人的家里安装智能面板开关、智能插座,全面精准感知所有用电设备的启停及功率。基于电器设备运行状态,可推演出老人行动轨迹,并实现异常行为识别,如浴霸开启时间过长、凌晨卧室电灯开关频繁等。告警信息可通过小程序推送至老人子女。

在公租房小区馨逸公寓试点完成10台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桩建设,解决租户电动汽车充电难的问题,通过配套APP提供个性化、定制化和互动化的充电服务。有序充电可减轻夜晚负荷高峰时段配变、配网的负荷压力,实现削峰填谷、功率平衡,提升配电网资源利用效率。

以平台化思维助力城市管理

市南供电公司积极打造平台型企业,以电为中心延伸价值链,通过构建中央核心区泛在电力物联网智能场景和数据共享支撑智慧城市建设。

历史保护建筑、公租房小区是电气火灾防控的重要场所。市南供电公司在试点建筑的楼道内入户电缆处安装219套电气安全与火灾隐患监测装置。装置运用电气量和环境综合感知技术,监测剩余电流过大、入户电缆温度过高等电气火灾隐患,支撑电气火灾隐患排查前移。

户外带电箱体数量多、位置分散,存在因外力撞击、年久失修、雨水浸入等原因而造成的箱体变形、漏电等公共安全隐患。市南供电公司在感知技术上集成创新,研发了带电箱体安全状态监测装置,并在中央核心区的51个户外表箱、路灯箱和电缆分支箱上安装。装置可实现箱体异常及时告警,提升公共安全隐患治理能力。

从挖掘数据价值入手,探索数据增值。按照“平台+生态”的理念,将系统数据与政府部门互联互通,有力支撑智慧城市建设。将老弱群体的行为异常告警数据共享至民政部门,将火灾防控信息共享至消防部门,将公租房用能及电气安全数据共享至房管部门,形成政企联动。

下一步,市南供电公司将继续按照统一标准、精准投资、聚焦价值、共建共享的原则,不断深化中央核心区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强化数据赋能,推动传统电网向能源互联网转型跨越,使设备管理更高效、电网运行更安全。创新价值生态,以多元化的产品和数据服务满足需求、创造需求。提升服务质量,助力社会治理和能源低碳转型,以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实现能源生态的引流和赋能。

分享到:

关键字:电力物联网 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