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新四化如何重塑未来出行

作者:赵建国 来源:中国汽车报 发布时间:2019-11-06 浏览:

早上7点,闹钟响起,手机约车,乘无人驾驶出租车去上班,汽车会根据智慧交通大数据瞬间计算出最佳路线,你可以在车上梳理一天的日程,享用早餐,顺畅到达公司……这是渐行渐近的未来出行图景。

“在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驱动下,全球出行领域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跨界融合发展,正在重塑出行产业和出行方式,催生一场马路上的革命。”在日前举行的2019全球未来出行大会上,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冯飞在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辞,引发了关于“马路上的革命”的热议。

■中国引领全球电动化风向

在新一轮技术革命驱动下,出行方式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5G、大数据、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正在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在汽车“新四化”发展趋势下,电动化无疑发挥着引领作用,在跨界融合浪潮中,电动汽车产业已站上这场变革的前沿。

“电动化和智能化将加速汽车和相关产业变革,包括出行方式的变革与融合发展。”正如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处长吴卫所言,当前,电动化变革的主要推动力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汽车产业的变革重点是动力系统的转型、操控系统的变化、信息系统的实时互通及广泛交互。

动力系统的转型,即汽车电动化,正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从德系的宝马、奔驰、大众到日系的丰田、日产、本田等车企,均已全面转向电动化,而且,几乎所有跨国品牌都把主要市场定位于中国。

事实上,以纯电动为主导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中国在这方面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希望中国继续加强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持续凝聚绿色增长的动力。”世界经济论坛全球出行理事会联席主席、能源转型委员会主席阿代尔·特纳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专访时坦言。

数据显示,从2011年至2019年上半年,我国累计销售各类新能源汽车约340余万辆,占国内汽车总保有量的1.4%。2018年,我国共销售新能源汽车127万辆,占汽车总销量的4.5%,约占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近60%。

值得一提的是,区块链是数字“2.0时代”的新技术,国内已有车企将其用于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之中。由此,借助高效率数字融合体系、可信动力电池溯源体系、高效率运营激励体系三大举措,或将推动电动汽车产业数字化生态建设实现飞跃。

■智能网联是未来出行的内核

“新车如果没有智能网联、自动驾驶,都不好意思跟同行打招呼。”业界流传的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汽车行业融合发展的现状。

目前,国内很多互联网企业“跨界”杀入汽车业。例如,华为今年以来不仅推出了适用于自动驾驶5G高速通信的“巴龙”芯片,还拥有了高精地图测绘资质,公布了可用于车联网的鸿蒙系统。而5G多模终端芯片巴龙5000,是全球首个支持V2X的多模芯片,可用于智能网联系统。“自动驾驶必然要用到车路协同,而车路协同正在逐步从数字化协同向智慧化协同、控制演进,这也是我们致力于为自动驾驶提供服务的内容之一。”华为公司ICT解决方案总裁蒋旺成表示。

打造和完善智能网联生态系统,则是业界的共同课题。“在自主出行领域,一个新的智能网联生态系统已经形成,这一生态以整车企业为中心,延伸到包括车联网生态服务、硬件等一级供应商等。”腾讯公司副总裁钟翔平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这些进展正推动着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进步。

眼下,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及相关测试正加速推进。截至目前,北京市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共计64条,车辆道路测试安全行驶里程已超过73万公里。同时,北京、上海、重庆、长沙、深圳等多个城市开放了自动驾驶测试道路,近20个城市发放自动驾驶路测牌照200余张。

“我们始终认为,电动化只是一个突破口,未来出行的关键还是在于智能汽车。”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新闻发言人连庆锋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北汽新能源不仅是北京首个获得自动驾驶道路测试资格的整车企业,还将于明年完成L3级自动驾驶汽车的研发。

■共享出行是朝阳产业

近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共享出行新业态,例如网约车、共享汽车、定制公交等。“共享出行是朝阳产业,未来会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有其独特的市场竞争力。”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室主任程世东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试想,未来如果私人消费者都不再购买汽车,而是采用手机呼叫无人驾驶出租车的方式出行,或许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汽车数量,从而有效解决大气污染、道路拥堵等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城市病”。与会专家认为,未来出行相关产业的发展,不仅要面向国内市场,更要走向国际市场。“在出行领域,中国的汽车产业‘新四化’趋势催生出很多新模式、新业态。如何与国际资源、产业力量进行对接,这对中国及世界出行方式的变革意义不凡。”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秘书长兼首席专家张永伟道出了自己的思考。

目前,我国已经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推动出行产业加快发展。今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指出,要加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研发,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产业链。“《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等政策的指引,对推动未来出行方式变革、建设汽车强国和交通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智能网联中心主任戴一凡表示。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