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融合谋发展 协同创未来

作者:施芸芸 来源:中国汽车报 发布时间:2019-10-29 浏览:0次

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为了在产业变革中抢抓机遇、占得先机,融合发展、协同创新就成为新时代中国汽车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10月22日,以“汽车+协同创新”为主题的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SAECCE 2019)在上海正式拉开帷幕,来自汽车企业、行业机构以及高校研究院所等方面的专家、学者聚焦汽车“新四化”技术展开了深入探讨和交流。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李骏表示,在百年未遇之大变革下,中国汽车产业的利益相关方,需要开展更全面和更紧密的协同合作,加快新技术的市场导入和普及推广,实现行业间和企业间更加广泛、深入的融合发展。

■百年一遇之大变革挑战与机遇并存

正如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进华所言,全球汽车产业正处于市场深度调整期和技术变革期,两期叠加,使汽车产业进入了百年不遇的大变革时代。在新时代、新变革和新产业的环境下,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和通讯等领域充分联动,与智慧城市应用产品也进行了深度融合,电动化、智能化和共享化的趋势愈加明显。张进华感慨:“汽车的产品功能重新定义,产业结构加速重构,使用模式深度变革,这是最好的时代,因为机遇无处不在,这也是最坏的时代,因为挑战前所未有。”

诚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动力电池出货量、充电基础设施数量都已经位居全球第一位。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我国拥有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和互联网企业,拥有全球潜力最大的智能网联汽车消费市场以及其他国家所没有的体制优势,这些都是我国汽车产业抢占新一轮科技高地的重大机遇。

与此同时,受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国际贸易摩擦升级等因素影响,全球车市正面临下行和结构调整的压力,2018年开始我国汽车产销出现下滑,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更是不断下降。产品品质亟待进一步提高,核心技术还需进一步掌握,国际化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还应进一步增强,这些都是摆在中国汽车产业面前的艰巨挑战。

机遇无限,挑战严峻,但李骏相信:“从长期来看,未来中国仍然是全球汽车市场的核心地区,未来的增长仍然可以预见。”

■“新四化”催生技术和产业跨界融合

行业已经形成共识,未来的汽车业将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为主要发展方向,“新四化”的浪潮促进了产品、技术和产业间的跨界融合。

在产品层面,汽车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技术融合集成的载体。吉林大学汽车研究院院长管欣指出,过去的汽车产品是一个机械系统,如今正逐渐转变为机电一体化系统,但都仍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未来,汽车的机械系统将逐步简化,计算机数字控制等软件的工作量将逐渐增大。“我们正在进入数字汽车的新时代。”管欣如是判断。

新能源汽车领域同样如此。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谈民强表示,汽车企业为应对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的多元化,开展了包括开发EV/REV/PHEV/FCV在内的新能源汽车,以及同步推进节油措施和48V/HEV节能车型等多领域的布局,不敢放弃任何一项技术路线。

在产业层面,汽车企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开放态度积极拥抱新加入者,越来越多的跨行业合作开花结果。据长安汽车副总裁刘波介绍,目前长安已经联合华为、高德、地平线以及科大讯飞分别建立了面向5G和互联网技术、高精地图定位技术、自动驾驶人工智能技术以及语音交互技术的联合实验室。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蜂巢易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唐海峰深有感触地谈道,随着全球化的纵深推进,国际产业链分工及跨行业协同趋势愈发明显,各行各业都不再需要一家企业的单打独斗,需要行业内外企业协作共进,形成“共创、共享、共赢”的产业生态。

■协同创新引领产业发展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名誉院长郭孔辉认为,在新时代、新变革、新产业的发展环境下,汽车与诸多产业深度融合步伐加快,协同创新将引领汽车产业发展,打破传统产业界线。

协同创新需要自主发展。针对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问题,李骏提出了“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汽车SCSTSV融合一体化技术”,这是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探索新技术路线提供系统工程的解决方案,致力于实现研发出国际领先水平的中国SCSTSV融合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

自主并不意味着闭塞,协同创新同样需要有开放的心态。在本届年会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与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FISITA)在上海签署汽车工程师工程能力标准国际互认协议,汽车工程师工程能力标准国际实质等效互认工作全面启动,跨国家、跨地区、跨文化的工程师工程能力共同互认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协同创新需要科学理性。香港城市大学副校长、机械工程学讲座教授、周亦卿研究生院院长吕坚表示,先进结构材料是未来高效汽车设计的重要基础,但金属材料与结构仍将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材料;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开国也强调,搭载内燃机的车型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2040年前)仍将是市场主流,在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同时,汽车企业也要重视内燃机的发展,加强混合动力汽车的布局,同时结合我国能源相关情况,适度发展替代能源。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