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党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顺应能源革命和数字革命融合发展趋势,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三型两网、世界一流”的战略目标。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启动以来,公司上下迅速行动,积极探索实践,各项工作按计划进行,战略理念深入人心,组织体系不断健全,规划引领作用日益凸显,重点任务有序推进。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正不断展示出惠及各方的价值作用、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及互利共赢的能源生态。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推动了电网功能、业务、管理全面升级,实现了客户参与度、满意度、获得感的持续提升。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将在助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能源低碳转型,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用能需要,促进产业链现代化,广泛连接内外部、上下游资源和需求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政府决策用上电力数据“晴雨表”
10月12日,一份由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提供的“电力数据看经济”今年前三季度分析报告摆在了天津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的案头。这份“电力数据看经济”报告显示:前三季度天津市全社会用电量实现稳步增长,其中,第三产业增长最为明显,达到6.14%,天津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增长率为3.69%,明显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
用电数据是一份敏感的“晴雨表”,可以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标尺。利用这个“晴雨表”,国网天津电力推出产业用能分析、园区活跃度分析等能源电力大数据应用,每月定期提供的“电力数据看经济”分析报告,已经成为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的定制化产品。产业、行业及大用户用电量变化,为研判经济发展整体态势、服务天津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能源电力数据支撑,为宏观政策执行情况提供了监测手段,为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
“以往,我们技术手段有限,难以全面掌握和分析用户用电数据,更无法为社会提供精准的能源服务。如今有了泛在电力物联网支撑起的能源大数据中心,我们可以为城市决策部门提供开发住房空置率、群租房分析、金融信用评价等10大数字产品,为经济发展提供辅助决策。”国网天津电力互联网部副主任于建成表示。
不仅在天津,在河南,建设大数据中心也被纳入了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任务清单,其目的十分清晰——挖掘电力大数据“富矿”的价值,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上半年,国网河南电力已建成配网大馈线停电识别、项目建设进度、市县经营评价、业扩报装监测分析等8类应用场景,为政府、重要客户提供政策决策依据。
大数据是现代企业的核心战略资源。随着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深入推进,电力大数据共享给政府部门、用电用户和社会各界,发挥出前所未有的价值作用。
今年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启动以来,公司层面基于全业务统一数据中心和数据模型,开展了数据接入转换和整合贯通,打破专业壁垒,打造数据中台,统一数据调用和服务接口标准……一项项重要工作渐次开展,目标只有一个——实现“数据一个源”。
数据的整合、贯通、统一,为公司打造数据共享服务提供了基础。目前,公司系统有关单位面向政府、行业推出宏观经济预测、行业景气指数分析、大数据征信等服务,支撑政府高效精准决策。
数据共享服务,充分发挥了电力大数据重要的价值作用,助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电力大数据的另一个应用方向,则是助力城市管理智能化。
在上海浦东供电公司供电服务指挥中心内,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来自95598供电服务热线和社会渠道的全工单监测等数据,当日最高用电负荷、抢修资源配备、配网运行情况一目了然。
“只有将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有效利用起来,才能产生价值。”如何发挥这些数据的最大价值是浦东供电公司供电服务指挥中心主任沈浩每天都在思考的事。浦东供电公司以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契机,强化区域政企协作,打造基于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智慧城市能源云平台项目,并与浦东新区政府共同推进项目实施,真正让数据“活起来”“更有价值起来”。
云平台项目既能为政府以及电力、水务、燃气等能源企业提供能源监管、能源优化的上层能源资源管理,又为能源客户和能源服务公司提供开放共享、灵活智慧的综合能源服务互动,城市管理因此变得更加智能,城市管理水平也得以提升。
传统电网“更坚强”“更聪明”
8月10日1时45分,今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在浙江温岭登陆,登陆时中心最大风力16级,是今年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
抗击台风“利奇马”,今年公司系统员工手中多了一份“利器”。泛在电力物联网相关新技术的应用,在此次防御台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8月10日7时53分,浙江绍兴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滨海新城智慧线路监控平台发出主动告警提示:“滨海新城智慧线路片区500千伏古舜线55号塔下方出现塑料薄膜大面积松动。”接到告警后,绍兴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员工立即赶往现场紧急处理。
依托国家电网台风监测预警中心,国网浙江电力建立了“空天地”多维一体台风预警预测体系,应用北斗精准定位、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及无人机等先进装备,为灾前防御、果断处置故障和抢修实施提供了精准的信息支撑,保障可靠供电。
客户尚未报修,抢修工单便自动派发给抢修人员……这样快速和高效的“精准主动抢修”正是建立在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基础之上的。由于智能电表可以上报停复电事件及运行信息,因此实现了故障范围的自动判定,这使得客户报修之前,系统就自动生成了主动抢修工单,极大提高了故障抢修效率。
公司在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中,充分把握传统电网的特性,针对电网安全经济运行水平的提升开展了大量工作,其中包括围绕营配调贯通业务主线,实现“站-线-变-户”关系实时准确,构建了“电网一张图”,提升了故障就地处理、三相不平衡治理、营配稽查和区域能源自治水平等。
除了让传统电网变得“更坚强”,正在建设的泛在电力物联网对于提升客户服务水平、提升企业经营绩效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日益让传统电网变得“更聪明”。
今年4月起,浙江的用电客户只需打开手机,点开一款名为“网上国网”的APP,填写身份信息,即可一键办理买车、买桩、安桩、接电等多类业务。客户还可以通过APP实时查看当前状态,通过电子签名、签章功能,就能完成用电业务全过程线上办理。这些业务办理“一次都不跑”,极大提升了客户的良好体验。
这样的改变,出现在“网上国网”APP于浙江全省率先推广之后。时至8月,国网山东、上海、江苏、湖南电力等单位开始紧随其后,首批推广使用。其中,仅国网浙江电力的“网上国网”用户就已达719万,减少群众跑腿90.3万次,降低企业办电成本4783.7万元。
类似的变化不仅出现在客户服务领域,在企业经营绩效领域也十分明显。线损率是电网企业的一项重要技术经济指标,如何使用数字技术降低各个环节的线损率,是公司一直关注的问题,也是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重要内容。
传统的线损管理以人工统计为主,难以及时有效诊断高损、窃电等问题。自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启动以来,基于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同期线损管理系统,实现了供、售电量和线损率同步在线自动计算,降低了各个环节的线损率,提升了电网运行的质效。
不久前,重庆秀山县供电公司一名普通班组长协助不法分子窃电,被同期线损管理系统灵敏监测,快速破案。这一系统,纵向贯通数据链条,横向打通营销、运检、调控三大专业壁垒,在推进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背景下,以快速破案的战绩证明了数字化的力量:真实记录并关联分析数据,推动深层次管理变革,最终实现降本增效。从管理线损,到算好电网各领域经济账,泛在电力物联网延伸技术正发挥出更大作用。
优化传统电网业务,是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公司通过实施多维精益管理体系变革,实现了员工开支、设备运维、客户服务等价值精益管理;围绕资产全寿命核心价值链,通过全面推广实物ID,实现了全环节、上下游的信息贯通;通过建设现代(智慧)供应链,提升了设备采购质量、供应时效和智慧运营能力。
开拓共建共赢能源互联网生态圈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国家电网是央企“顶梁柱”,发挥引领力、带动力,促进关联产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共同发展,推动整个产业链转型升级,方能展现作为“国家队”和“大国重器”的综合价值。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全面启动,给上下游企业带来了无限商机。近期,公司电子商务平台发布了多则2019年(新增)信息化设备和信息化服务招标采购公告。设备招标项目中,涵盖宁夏、天津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专项设备及国网大数据中心建设专项设备等,招标产品共计623件。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给上下游企业增订单、提结构、谋发展提供了一片沃土。
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能源互联网服务生态圈正在形成。泛在电力物联网就像一个巨大的引擎,引领着能源服务业务业态,带动着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国网福建电力与各市政府签署独具地方特色的战略合作协议,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共建能源生态圈,与政府、能源客户、供应商等相关方形成“利益共同体”;国网电动汽车公司打造“e约车”智慧出行平台,打造集出行服务、车辆管理于一体的智慧出行平台;国网电商公司与中国建设银行合作推出“双百亿”普惠金融工程和全线上、纯信用、低成本的“电e贷”产品,预计全年面向中小微企业授信200亿元,依托电费业务场景优势,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
9月5~8日,一年一度的青年创新创意大赛决赛暨成果交易展在北京举办。与往年成果交易展不同的是,本次成果展上很多成果是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成果交易展会场内,开放、共享融通发展成为主旋律,互联网企业、上下游企业、高校专家学者围绕泛在电力物联网如何赋能智慧能源、服务社会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成果展现场,一个名为“电亮英雄岛打造泛在物联的‘负碳’智慧系统”的项目吸引了观众注意。这个项目的灵感来自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组织的一次开山岛红色教育学习。2008年之前,王继才夫妇在岛上用电用水都成问题。如今,开山岛的用电条件发生了巨大转变。通过该项目,开山岛实现了海岛24小时不间断供电,2019年6月18日,开山岛智能微电网顺利建成投运,每年可提供约15万千瓦时电能。
公司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促进了上下游企业之间供需精准对接和优势互补,高质量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培育了新业务、新模式,为上下游企业创造更大发展机遇、挖掘更广阔市场空间。
与国内外知名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常态合作机制得以建立,上下游产业链得以整合,打造了能源互联网产业生态圈。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促进新兴产业孵化运营机制的建立,积极服务中小微企业。
当前,公司正在加快推进泛在电力物联网各项建设任务,建设成效价值正在显现。公司坚持“开门搞建设”的原则,将进一步加强与能源电力企业、互联网企业、装备制造企业、金融机构、科研、高校等单位的合作,广泛吸纳和应用业界先进成果,与社会各界携手努力,共同推动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