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燃料电池核心材料,质子交换膜、催化剂、气体扩散层具有极高的技术壁垒,纵使国内燃料电池发展如火如荼,但核心材料依然主要依赖进口,国内能够量产的企业寥寥无几。面对看似难以逾越的三座大山,有一家国内企业却迎难而上,并取得了不错成绩。
它,就是深圳市通用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通用氢能”)。
近期高工氢电巡回调研团队到访通用氢能,与其总经理尧克光等高层展开深入交流。通用氢能拥有世界顶级的燃料电池院士团队,专家团队成员有在世界知名大学、知名燃料电池研究机构或知名的燃料电池公司工作多年的经历,掌握燃料电池关键材料气体扩散层、质子交换膜、催化剂核心技术。
“目前公司建成国内首条卷对卷连续化气体扩散层生产线;质子交换膜小试线已建成运行,卷对卷连续化生产线正在采购中;催化剂处于实验室放大阶段。”尧克光透露,公司既做碳纸也做MPL层,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提供碳纸及气体扩散层成品。
众所周知,由于整个燃料电池行业处于发展初期,目前国内质子交换膜、催化剂、气体扩散层仍处于技术攻关阶段,每一款材料国产化进展都很缓慢、实际出货量极少,甚至是可以忽略不计。一家企业在一个细分领域攻关尚且艰难,更何况同时涉足三个领域!
通用氢能选择走异常艰辛的基础研究、核心材料技术攻关之路,来自于政府的有力推动。
从表面上看,目前深圳没有像国内其它城市一样高调推出氢能战略,但其实深圳在氢能领域的步伐更为稳健,其选择了投入专项资金鼓励扶持燃料电池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以真正解决燃料电池核心材料“卡脖子”的难题。深圳引进国际顶尖燃料电池人才王海江院士及其团队,通用氢能等相关公司因此而诞生。
尧克光介绍:“气体扩散层领域人才稀缺,而王海江院士及其团队在国外知名公司工作多年,积累了深厚的气体扩散层技术及产业化经验,所以公司推进气体扩散层项目非常快,建成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卷对接连续化生产线,产能10万平米/年。”
不同于一些企业只做碳纸或者只做MPL层,通用氢能选择的工艺路线是:对原纸进行热处理、烧结、碳化,再做疏水处理,最后是MPL层,工序更长更完善,也更能针对性地制造出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据了解,行业内企业产品应用条件不一样,有的是高压高湿,有的是低压低湿,相应的,对气体扩散层需求不一样,需求在配方及结构上加以调整。
“空冷、水冷电堆对气体扩散层需求也不一样,我们会针对性地调整配方及结构。”尧克光透露,现在国内碳纸两面基本都是一样的,但实际上两面应该有所不同。阴极产水,要求疏水性好些,电阻越小越好。接下来公司产品针对阴阳极也会有区别,两者疏水性会有不同。
由于国内气体扩散层产业化基础几乎是一片空白,通用氢能选择的工艺路线,无疑制备难度更大,同时与设备供应商配合上也存在诸多挑战,公司在国内选择碳炉时花费了一番功夫。在其他环节,也是如此。但系统地掌握气体扩散层技术,“后发力”更强。
值得一提的是,通用氢能正在同时筹备质子交换膜及催化剂项目,一是科研项目需求,二是为了彻底改变核心材料进口贵且交货周期长的局面,目前这两个项目进展也较顺利,其中正在搭建的质子交换膜产线产能为10万平米/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