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我们离新能源汽车在私人领域的真正普及还有一定距离。从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数据来看,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购买用户中50%是个人,但这其中包含了不少快车司机这样的实际营运用户。当然,像北京、上海和广州这些一线限购城市的新能源汽车个人用户比例会比较高,但这样的城市毕竟数量少,真正要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普及,个人用户的比例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我认为首先要注重舆论环境的营造,只有舆论氛围积极正向,才能更好地向消费者传递新能源汽车产品健康发展的声音,才能更有利于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普及和推广,促进我国汽车产业结构的调整。
其次,新能源汽车应该拥有新的营销方式。我们看到,传统汽车营销正在面临巨大挑战,如何让用户感知到我们的产品、如何让用户选择我们的产品,必须解决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痛点问题。在我看来,新能源汽车目前最大的痛点在于残值过低。
作为大宗消费品,汽车价值是消费者非常关心的问题之一,汽车电池的衰减问题则是影响新能源汽车残值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解决这一痛点,国内有汽车企业提出了“买车租电”的模式,并为“租电”的用户提供换电服务。事实证明,并没有多少用户在租用电池后使用换电服务,但这一举措解决了用户在电池方面的痛点,成功促进了产品的销售。
同样的,车企也都在进行例如免费充电和电池电芯终身维保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我建议,为了解决新能源汽车产品残值过低的问题,行业需要融合发展,只靠一家车企的努力很难。除了主机厂和电池企业以外,金融和保险公司也可以积极参与其中,只有大家携起手来,通力合作,才能最终实现让新能源汽车真正进入千家万户的美好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