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即将建成北京第二座加氢站 派瑞华氢大有来头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高工氢燃料电池 发布时间:2019-08-30 浏览:

北京市以联合国UNDP项目及北京冬奥会为引领的氢能交通示范正在布局实施,但是目前北京仅有一座永丰加氢站(该加氢站在2006年由BP公司和北京清能华通公司合作建立),难以满足燃料电池车辆的需求,薄弱的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制约了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北京第二座加氢站即将建成投运,无疑是一大利好消息。

8月29日,北京派瑞华氢能源公司(下称“派瑞华氢”)官微消息显示,近日公司成功签约北京市新建的加氢站项目,加氢站位于北京市房山区氢能产业园,采用撬装高压氢气加注装备,将为示范运行的氢燃料电池客车和物流车等各类车辆提供氢气加注服务,项目计划于今年十月建成投运。

派瑞华氢表示,该加氢站将为北京市氢能基础设施布局建设打下坚实基础。面临2022年冬奥会及北京市新能源汽车规划的需要,北京市计划陆续在重点区域建设多座加氢站,大力推动氢能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公司将继续为京津冀地区的氢能基础设施布局发展做出贡献。

高工氢电了解到,派瑞华氢成立于2013年,是依托中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而成立(公司控股股东是派瑞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邯郸物业中心各占派瑞科技有限公司50%股权),专注于可再生能源制氢、氢能基础设施、高压储氢加氢系统、高效电解水制氢系统等领域,提供关于氢能的系统解决方案。

派瑞华氢拥有一只高素质的团队,核心技术人员具有多年的氢能领域工作经验,参与过多项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和国际与国家级氢能示范项目。公司在邯郸设有分部,在天津建有组装和制造基地,并在四川成都开设了办事处。自成立以来,公司承担多项国家科技部和北京市氢能领域的科研任务,先后开发了系列加氢站装备和高压车载氢系统,市场占有率居于国内前列,成为国内氢能基础设施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

派瑞华氢典型的项目案例有:佛山南海瑞辉加氢站由公司承建,包括设计、设备采购、集成、安装、调试及试验运行,2016年底开工,2017年5月交付使用;郑州宇通加氢站由公司承建,包括设计、设备采购、集成、安装、调试及试验运行,2014年底开工、2015年初交付使用;

2017年中车唐山公司研制的世界首列商用型燃料电池有轨电车开始载客运营,其关键分系统之一的35MPa高压车载氢系统由派瑞华氢研制提供。公司还专门开发了集装箱式高压氢气储存加注设备,为运行的机车提供高压氢气加注服务,满足机车正常运行时的氢燃料需求。

业内分析认为,派瑞华氢的良好成绩离不开拥有雄厚资源的中船重工718所的支持。如今即将建成北京市第二座加氢站,还得益于北京市加氢站建设提速的大环境推动。

718所是集军民产业的科研开发、设计生产、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级科研单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氢能源的开发与应用、特种气体的研发与生产、空气净化技术开发与应用、核电消氢技术开发与应用、气体分析仪器研发与生产等。

718所在制氢设备领域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5%,产品装备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专注于研究利用可再生能源弃电制氢技术,实现相关消纳和转化,碱性水电解制氢水平居于全国领先水平,目前已成立河北省的氢能工程技术应用中心。

今年5月28日,位于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邯郸氢能产业园项目正式开工,中船重工氢能装备制造项目、新兴能源储氢装备产业化项目正式签约,成为氢能产业园首批开工建设项目。

北京海珀尔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海珀尔”,控股母公司是亿华通)位于张家口的风电制氢工厂,制氢设备提供者正是718所。

早在2018年10月,海珀尔的控股母公司亿华通就与中石化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确认将在氢气供应、车辆加氢、加氢站运营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加速北京加氢基础设施建设。今年4月,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销售分公司与海珀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联手在北京地区建设液\气油氢混建站,既为缓解市内现有燃料电池车辆能源需求,同时为2022年冬奥会燃料电池示范车辆提供加氢保障。

海珀尔拥有风电制氢资源,中石油、中石化欲建更多的加氢站,中船重工718所与海珀尔有合作关系,旗下派瑞华氢拥有成熟加氢站设计经验与设备解决方案,这些有背景的企业正在合力推动北京区域加氢站建设。据此可以推断,除前文提到的北京第二座加氢站订单外,接下来公司还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分享到:

关键字:加氢站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