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江苏电力新能源功率预测周期增至7天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19-07-24 浏览:

7月15日,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在国内率先投运省级新能源大时空尺度发电预测平台,可使新能源功率预测时间尺度从3天延长到7天,且未来第7天预测精准度达84.2%

截至2018年底,我国新能源装机已达3.6亿千瓦,部分省区新能源装机占比超过30%。由于我国电源以调节能力相对有限的火电为主,不能较好平衡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出力的随机波动性,造成部分省区一定程度的弃风限电。因此,开展新能源功率预测,并据此将新能源纳入发电计划,是提高新能源消纳水平的有效手段之一。

依据相关行业标准,当前我国新能源功率预测时间尺度为3天,火电机组的启停周期在5-7天,即新能源功率预测的时间尺度不能与火电的启停周期相匹配,因此不能有效指导将新能源纳入开机计划。

为此,2017年以来,江苏电力融合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依托“考虑大尺度天气系统影响的省级新能源功率长时间预测技术”课题研究,建设省级新能源大时空尺度发电预测平台。该平台可在保障预测精度的前提下,将新能源功率预测时间尺度从3天延长到7天。

据了解,数值天气预报数据是新能源功率预测的主要输入数据,长时间尺度功率预测需要考虑更大范围天气系统的影响。对此,江苏电力通过一体化资料同化技术,结合计算能力的提升,实现精度更高的数值天气预报,空间分辨率可达9公里×9公里,时间分辨率可达15分钟。“气象台的采集点一般设在距离陆地10米内的范围,而我们的采集点一般在70米左右。”江苏电力调控中心水新处负责人说。

为充分挖掘大范围、长时间尺度下气象数据、功率数据的时空关联特征,该公司构建了包含数值天气预报、气象观测数据、功率预测数据在内的大数据平台,实时采集全省4055台风机和16362组光伏逆变器的气象数据,并研发了大气相关性分析、历史相似天气分析、同时间断面空间关联分析等工具,有效提升了预测精度。

据介绍,该平台试运行半年以来,江苏电网未来第7天新能源发电平均预测精准度达84.2%,未来3天预测精度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

  (黄蕾 雷震)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电力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