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国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国网雄安金融科技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杨东伟
当前,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如火如荼,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能源互联网生态圈加速构建,将极大提升客户用电体验,创造崭新业态,促进模式变革,释放巨大公共服务价值,也将对能源产业生态链各环节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如何准确把握泛在电力物联网带来的新变化,加快跨界融合发展,以新模式创造新价值、以新价值推动新发展,需要进行系统总结与研究谋划。
泛在电力物联网
正在带来哪些价值新变化?
与互联网打破信息不对称、提升供需匹配效率、促成交易创造价值的发展方式相比,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大范围应用,带来了连接对象、连接数量、连接深度的指数级增长,开启了全新的变革。
泛在电力物联网将引起“四个变革”。一是变革网络结构。互联网时代具有中心化特征,大型平台、关键用户是超级节点;物联网时代,设备本身成为节点,网络更扁平,要求服务更精细。二是变革生产关系。用户产销合一、生产资料去中心化趋势增强,用户希望分享泛能源产业的生态收益,用户侧的设计、创意等生产资料将发挥更大作用。三是变革价值创造模式。用户诉求加速从办理用电等基础服务向体验、人文层面跃升,超出用户期望的智慧化体验成为价值创造核心,“前端智能化服务—中端规模化互动—后端个性化定制”的价值网络渐次扩大。四是变革产业格局。能源产业生产资料的可共享、可交易能力显著增强,加速形成“设备互联—产业互动”的泛在协同生态。
泛在电力物联网将创造“六个新价值”。一是推动新融合。设备与应用、互联网相连接,使得物理硬件与软件平台、虚拟与现实的交融更加紧密,进一步激活了“物”“人”“组织”的价值创造活力。二是升级新体验。电气设备等硬件愈来愈会思考、会说话,用户体验更直观、更友好、更综合,惊喜感更强。三是拉动新投资。泛在电力物联网的规模化应用,将带动智能硬件、大数据等领域的新投资。仅以底层连接设备为例,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工业物联网连接数为37亿,2025年将达到137亿,增长近3倍。四是激活新物种。物联网与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应用,催生了更多具备自服务能力的新物种,类似车载机器人、云打印机等智能服务新物种将蓬勃诞生。五是创造新信用。电力设备数据的可靠性、不可篡改性更强,通过“全域数据互联+设备画像”,有利于作出更精准的全息信用评价。六是推动新经济。泛在电力物联网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将显著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金融发展,从更大范围支撑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推动能源革命。
泛在电力物联网的
产业化应用有哪些痛点?
伴随5G、人工智能的加速商用,智能物联的市场空间加速打开,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笔者认为,相比航空、铁路等行业,平台、产品、服务将成为泛能源行业企业参与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原生力”,需要对好焦、发准力。
物联网时代的“三大焦点”。一是对物的认知。物联网作为互联网的高阶版,物是本质、连是手段、网是形态、用是价值,对物的理解和把控尤为关键。二是对数据的应用。泛在电力物联网时代,价值实现模式更聚焦于大数据服务带来的增量收益创造。更需要“沉浸”到数据中,搭建数据即服务、设备即服务、租赁即服务、知识即服务等新型服务体系。三是对价值创造模式的颠覆。万物互联后,平台服务仍然是商业模式设计和价值变现的核心,但模仿式创新的空间愈来愈小,更需要聚焦于依托专业知识开展颠覆式商业模式创新与硬科技创新。
泛在电力物联网应用面临的“四个痛点”。一是数据保护与数据价值开发的悖论。个人隐私意识保护意识更强,企业更注重保守经营秘密,均不希望联网设备泄露自身数据,但数据恰恰是泛在电力物联网发挥价值的关键所在。二是设备安全与数据安全体系尚待健全。设备交互更频繁,对安全可控提出更高挑战,病毒攻击等情形甚至将导致企业生产运行瘫痪;数据种类、数量也发生了质的跃升,数据安全保障难度更大。三是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尚不统一。个人市场,电视、空调、冰箱、热水器等用电设备的通信模组标准尚不统一,上网、联网占比低,已联网的设备后端整合不够,互操作性不强;企业市场,跨主体、跨平台设备互联水平较低,预测性维护、能耗管理、个性化定制等尚处起步阶段,且行业间差异较大,资产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数据规则五花八门,导致设备联网、数据集成及定制化场景开发难度较大。四是商业应用模式尚不成熟。个人市场,目前仅智能手环、智能音箱应用相对成熟,与用电强关联的国民级家庭物联网应用场景尚待挖掘;企业市场,重资产型企业设备定制化升级改造成本高,对物联网应用的费效比等存在疑虑,轻资产、中小型企业受宏观环境影响较大,由于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显性价值还不易评价,导致企业触网、买单意愿不强。
如何开创泛在电力物联网时代的
价值新蓝海?
春潮正澎湃,跃马扬鞭时。泛在电力物联网带来的不只是用户体验的跃升、产业格局的重塑,更将推动社会向 “智能+”时代迈进。笔者认为,泛能源行业企业要着眼于推动行业、社会广泛参与电力物联和模式创新,全力拓展价值新蓝海。
能源生产领域:加快新能源管理平台应用,实现对光伏、风电等发电资产的泛在接入,加强场站设备监控与管理,融合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化智慧运维服务。推动运维检修领域智能穿戴等产品应用,拓展输配网环节设备连接数量,实时感知气象、环境变化,实现更精准、更高效运维,提高安全生产监督与管理能力。
智慧能源服务领域:面向工商业用户,推动园区、楼宇内部用电设备互联,创新能效服务模式;延伸至用户生产、经营场景,搭建电力特色工业云平台,扩展电工装备、智能家电等企业连接数量,服务行业协同制造。面向个人用户,推动家庭用电设备互联,打造融合电费管理、家电控制、用电安全等在内的电力家庭物联网互动服务平台,提供“即连即享”的智慧能源管理云服务。
能源数据应用领域:深化对互联设备、用户数据的挖掘,提供多层次能源数据产品和服务。一是依托能源生产领域电气设备运行状态等数据,智慧能源领域家居家电能效、安全等数据,构建“设备画像”产品,推动全产业互联,服务设备制造厂商、家电厂商优化产品设计与智能制造。二是结合电商化采购等交易数据,推出“采购指数”“采购热点”等数据产品,服务供应链企业优化资源配置。三是基于对工商业、个人用户的用电设备连接,以及用电数据,为售电公司提供负荷预测、用户电能消费行为分析等服务。四是加快释放电力大数据的政用、商用、民用效能,支撑智慧城市建设,提高电网公共服务能力。
能源金融领域:挖掘行业内金融、产业等领域的资源优势,探索金融与电力物联网平台的数据对接,构建能源物联网金融服务体系,重点面向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拓展新型物联网金融产品,助力普惠金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