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首屏板块>矿产资源开发与保障 返回

中国稀土业知识产权现状堪忧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3-11-07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目前,国际稀土行业竞争焦点已经由资源竞争转向技术竞争。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产和出口国,中国稀土领域的知识产权现状如何?如何发挥知识产权在稀土行业发展中的促进作用?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近日专访了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知识产权研究所研究人员武胤。

  中国稀土业知识产权现状堪忧

  中国经济时报:我国稀土行业知识产权现状如何?在主要应用领域呈现哪些特点?

  武胤:根据国际惯例和国内相关规定,可以将稀土行业的相关技术分成矿山开采、冶炼分离和功能应用三大类,其在知识产权领域主要以专利的形式呈现。近年来,我国稀土行业的专利技术发展迅速,在稀土矿山开采、冶炼分离技术领域拥有一定数量的自主知识产权,但总体水平还不高,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在核心专利技术方面差距明显。

  在矿山开采方面,截至2011年6月,世界稀土矿山开采类专利有10293项,其中我国仅拥有24项,占比不到0.3%。在冶炼分离方面,截至2011年6月,世界稀土冶炼技术类专利有2833项,我国63项,仅占2.2%。截至2011年6月,世界稀土分离技术类专利有911项,我国21项,占2.3%。虽然我国包钢稀土和五矿集团的部分专利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但该领域专利的整体数量和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在功能应用方面,我国重点发展的是稀土发光材料、贮氢材料和永磁材料三个大类。截至2011年6月,世界稀土发光材料类专利2994项,其中我国24项,仅占0.8%;世界稀土贮氢材料类专利有2866项,其中我国4项,仅占0.1%。虽然我国在永磁材料领域拥有的专利数量是日、美、欧总和的两倍,但却无力涉足计算机磁盘、电机设备磁缸和音像设备磁头等高端应用领域。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产、应用和出口国。但是,整个行业技术落后的面貌并没有根本转变,特别是对功能材料深加工环节的核心技术专利还没有真正掌握。稀土行业知识产权现状堪忧。

  知识产权是中国稀土行业的战略支点

  中国经济时报:知识产权对中国稀土产业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武胤:我国稀土行业产业化程度低,只能大量出口稀土原料和初级产品。专利技术的劣势制约了资源优势的发挥,阻碍了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由于缺少知识产权,我国只能开采、分离冶炼稀土初级产品,不仅附加值低、议价空间小而且严重污染环境;发达国家从我国进口初级产品深加工后,价格和利润就成几何倍数增长。因此,稀土行业核心技术专利的数量、质量和产业化程度,关乎我国在国际稀土市场的话语权和定价权,支撑我国稀土行业从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升级。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材料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