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全天候保障特高压密集输电通道安全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国家电网报 发布时间:2019-07-03 浏览:

6月28日,在安徽送变电工程公司应急中心智能调度控制室,值班人员正通过智能监控系统查看安徽池州九华、芜湖南陵、宣城宣广三处特高压密集输电通道内的通道环境和设备运行状况。

安徽电网有3处特高压密集输电通道,全长197千米,关系着华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池州九华”通道集中7条输电线路,长47千米,最大输送负荷3060万千瓦;“宣城宣广”通道集中6条输电输电线路,长87千米,最大输送负荷2560万千瓦;“芜湖南陵”通道集中6条线路,长63千米,最大输送负荷3600万千瓦。这些通道外部环境复杂、地形地貌差异大,要经过江淮平原、大别山区及皖南山区。覆冰、舞动、风偏等外部环境带来的故障风险始终存在。

“我们在特高压密集通道特殊区段,安装了视频、微拍等智能监控装置,结合智能算法自动筛选抓拍图像,将可能存在线路隐患的图片信息第一时间发送到调度控制室的终端,做到隐患早发现、早处置。”安徽送变电工程公司应急中心负责人孟令说。今年,国网安徽电力在特高压密集输电通道杆塔上安装了视频、微拍设备1760余套,建立“设备主人、运检站、调控中心”三层监控体系,安排专人开展在线巡检,每2小时巡视一次。通过智能监控系统大数据,运维人员可以评估特高压密集输电通道运行状态和风险,提高辅助决策能力,从被动防灾转向主动避险。

就在今年清明节期间,值班人员通过智能监控系统第一时间发现了小范围的山火险情,并及时通知了特巡小队赶到现场消除了火灾隐患。“如果当时没有及时发现山火,后果难以想象!”调度控制室值班人员周赛超说。

国网安徽电力还在境内的每一段特高压密集输电通道线路上安装了分布式故障诊断装置,实时监控线路故障电流及波形,实现线路故障定位和原因初级分析;安装纽扣式温度传感器,测温数据通过基站传输到后台监控中心,实现了线路全线耐张线夹温度全天候实时监测,帮助运维人员实时掌控线路连接部位运行状态。

此外,国网安徽电力在特高压密集输电通道线路使用了移动智能巡检系统,能全面掌握分散在各条线路的400余名运检人员的巡检轨迹。目前,国网安徽电力已在特高压密集输电通道线路构建起“4+6”护线网络,即“运检站、巡检驿站、护线之家、驻点帐篷”四级护线点,“专业人员、属地运维人员、群众、义务护线员、政企信息员、警企信息员”六类护线人员。“巡检人员当前所在哪个驿站,巡视是否到位,移动智能巡检系统随时知晓,可有效保证巡检质量。”孟令介绍。通过这些智能监控系统,国网安徽电力已实现特高压密集输电通道内人员、设备、通道环境全方位可视化智能管控。

架空输电线路舞动幅度大、破坏力强,舞动时间不可预知,难以及时被发现。为全面掌握线路运行状况,国网安徽电力基于北斗定位技术开发出一套输电线路舞动检测装置,能够实现舞动提前告警、舞动精准定位。

“无人机所搭载的激光雷达可实现杆塔及通道的三维立体成像,操作人员通过分析可以快速查找和精准定位线路安全隐患,做到线路巡视全覆盖、无死角。”4月,在安徽池州九华特高压密集输电通道,安徽送变电工程公司机巡中心操作手张锐为这条线路进行了三维建模巡视。国网安徽电力打造了“人机结合、内外兼顾”的人机协同立体巡检体系,以守护特高压密集输电通道安全。迎峰度夏期间,该公司机巡中心将对3处特高压密集输电通道进行三维建模巡视,确保夏季用电高峰时期大电网安全。

分享到:

关键字:特高压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