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数字化引领能源电力基础设施发展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19-06-09 浏览:

随着工程信息模型(BIM)、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先进技术应用,基础设施领域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工程领域数字化风潮正劲,数字化不仅体现在设计阶段,更体现在工程的全生命周期,可以帮助提升工程建设效率、减少成本支出、提升运维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日前领先的基础设施综合软件解决方案提供商Bentley公司在京召开的迈向数字化用户大会上记者了解到。

互联网+时代,各行各业对数据价值的认知越来越高。Bentley公司首席通讯官Chris Barron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特别强调数据的价值。“基础设施的数据具有很大的价值,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都有很大的价值。我们的任务就是挖掘这些潜在的数据价值,因此在迈向数字化过程中,首先是把信息技术数字化、可视化、统一化。”

能源电力行业的数字化设计技术正在步入快速发展期。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数字化设计是一种更高效的设计手段,可以避免走很多弯路,如电气与土建专业空间碰撞、尺寸和材料量误差以及材料设备统计错误等,从而提高设计、建设效率、节约成本支出,同时为施工和运维部门的日常巡视和设备检修提供帮助。

“在中国已有不少能源电力企业使用我们的数字化设计,提升效率的案例有很多。”据Chris Barron介绍,为充分发挥数字化设计技术的优势,国家电网公司在输变电工程中大力倡导三维设计技术,基于数字化的三维设计技术,已经使输变电设计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我们相信国家电网公司最终是要实现整个项目的交付、运维管理过程中的数字贯通和业务协同,最终建成泛在电力物联网。”现在Bentley公司正在大力推进数字化孪生模型,这是物理资产、流程或系统以及信息的数字化表示,可帮助其随时理解其性能并对其进行建模。在多个基础设施和工业部门中,数字孪生模型用于优化物理资产、系统和制造流程的运行和维护。

另据记者了解,在江苏海上风电项目中,面对项目诸多挑战,中国电建河南工程公司创新使用了Bentley应用程序。在项目前期阶段,团队使用Bentley三维可视化应用程序进行碰撞检查,优化电缆设计方案,避免因施工返工而浪费资源,同时施工人员利用碰撞优化后的三维管线方案,进行施工交底和施工模拟,提高施工质量。据统计,通过应用Bentley的ProjectWise协同管理与设计产品将设计错误率减少了90%,通过BIM工作流减少了60%的项目返工。此外项目团队制定的220千伏海上变电站的工程、施工、安装和运营标准,也被公认为最佳实践。

近年来受“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战略引领,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快速发展,高难度、大体量的基础设施项目越来越多。在Bentley公司看来,这是挑战,更是机遇,将积极推动中国优先战略。

Bentley公司设计集成业务高级副总裁Santanu Das告诉记者,中国的基础设施与欧美相比有很大不同,后者的基础设施基本都是对现有资产做建设、维修、升级,“这个尺度都是项目级的,比如一个工厂、桥梁等。但中国的很多项目却是园区级乃至城市级的。这种规模的建设以及其数字化应用在全球范围内绝无仅有的。目前我们已有相应的策略和软件开发来支持城市级项目的建设,我们将竭力推动数字中国、智慧中国的建设。”

分享到:

关键字:能源电力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