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浙江舟山供电公司顺利完成对舟山六横岛及其周边岛屿10千伏线路智能高压计能装置的改造,标志着偏远海岛电网智能化运维水平进一步提升。
该装置于2016年开始研发设计,今年正式面向市场。舟山供电公司此次改造工作,是该装置首次在海岛地区应用。装置有两个采集单元,挂在10千伏线路的AB相和BC相上,利用高压电熔取能。“通过这个装置,我们能够快速获取线路电力参数,比如三相电压、电流、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等。这些信息将实时储存在装置的通信模块中,利用搭载的GPRS远程通信系统发送给运检人员,极大地提高线路运检效率。”舟山供电公司电力建设分公司负责人李震介绍。
“我们最初要设计这样一个装置的想法,也是在线路建设和运维时产生的。”李震说。去年,舟山供电公司电力建设分公司员工完成了东极几个海岛的小城镇低压线路改造工程,把岛上受到海雾和水汽锈蚀的电线杆、架空线路全部更换。海岛上的供电设施最容易受气候影响,线路比内陆老化损坏得快。海岛山路难走,电线杆、变压器这些重型设备材料运上岛困难,施工安装更加难。舟山群岛拥有岛屿1390个,其中住人岛屿141个,电网已经覆盖了所有有居民海岛。星罗棋布的岛屿、分散的作业模式也给运维人员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是不是可以研发一个安装在供电线路上的计能装置,用以代替人工,从而提高巡检效率?李震把想法分享给李震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其他员工。大家逐个分析问题,研究拆下来的破损计量箱和10千伏老化线路,开始设计新型计能装置的图纸。结合日常工作环境和工作经验,李震又联系生产厂家,经过和专家的反复研讨设计,最终生产出三种装置样本。
“智能高压计能装置从整体设计、安装便捷性、绝缘安全性和远程数据传输等方面进行创新改进,较以往传统计量箱优势明显。我们在六横等偏远海岛进行性能测试。这些岛屿礁石、海塘和丛林比较多,不利于工作人员运维。从实际使用效果来看,还是不错的。考虑到安装及使用的便捷性,我们最终选择了U型结构装置。”李震说。
一套装置为两个挂在架空线路上的U型挂件,总重12千克,施工人员可携带它轻松爬杆。在停电作业的方式下,施工人员半个小时就能安装一套设备,带电作业下安装时间可以缩短至20分钟。与以往安装传统计能装置相比,施工人员安装一套新型装置至少节省80%的时间。特别是传统计能装置只能在停电条件下安装,而新型计能装置直接安装在架空线路上,无需加装任何辅助工具,并且能够在带电条件下完成,更加有利于运维人员合理安排作业方式,减少停电作业给居民带来的影响。
高压计能装置可远程获取数据信息,有效解决了线路跨海岛运维的技术难题。该装置采用最新的计量、无线通信、高压取能、低功耗控制等技术,可对偏远海岛的电网损耗、线损管理和故障定位等进行实时监测,降低了日常维护难度。
“在装置的绝缘性能上,我们做了很大改进。在海岛盐雾气候条件下,这种装置的使用寿命可以达到10年左右,比传统装置延长了3至5年。”李震说。装置采用高压电阻进行采样,主要依靠电压互感器工作。传统计能装置搭载的互感器容易产生谐震现象,进而诱发故障隐患,甚至爆炸。在舟山群岛海洋性盐雾气候中,新型计能装置的绝缘性能和耐腐蚀能力较以往有了明显提升。
舟山供电公司计划进一步推广这一高压计能装置,结合配网实际运维情况,逐步安装到各有居民海岛中,提高线路线损管理水平和运检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