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衰减后的电芯潜在过充分析

作者:朱玉龙 来源:汽车电子设计 发布时间:2019-06-08 浏览:

前几天特斯拉的那个案子,和同事在交流,比较有可能还是电芯衰减和电芯Bonding线断开之后没有被识别出来的案子。

在ITP的《BATTERY TEST CENTRE REPORT 5》里面有使用Tesla的Powerwall来做寿命分析的数据,采用C/2的电流进行,由于试验周期的问题,考虑到整个车已经五年,用日历寿命一部分这算进去,估算整个实际的容量已经开始折损,如下图所示。

注意,这个折损是可用窗口的差异,大概是95%左右。当电池到后期,很多的设置和保护就需要起作用了。

实际上在《An in-depth View into the Tesla Model S Module Part Two》里面探讨的,如果把电芯整体拿出来做分布测试可能本身就有很大的差异性。

想要用这个,特斯拉的软件里面就要有完整的机制来核算,在tesla的BMS使用不一致性来表征:BMS_socAvg_Pct、BMS_socMax_Pct、BMS_socMin_Pct、BMS_socUI_Pct,但是这些受到容量的影响很大的,如果容量的一致性超过一定的范围,这个差异性就很大,在快充的时候,就比较容易突破限制直接去以电压限制的形式来调整。

之前平工写的图

如果里面有一个电芯保护了,出现熔断的结果,那BMS如果没有在这个点算出来的话,SOC的计算精度可能在收尾段更容易出现局部过充。而这种断开的机制是一种被动的,可能发生的保护事件。

在这里我们仔细谈一下这个问题,之前有不少的车企去拆新的特斯拉车子,我是觉得后续可以拆一些旧的特斯拉车子,通过对模组的重组,我们可以了解实际每个模组里面6个组合的单体里面的实际情况,到底里面的容量差异有多少?

小结:我觉得运行的老的一批车子,是有必要找一些样本来看一下BMS在电池老化的条件下,对SOH的估算准确度,对Power Limit的限值是否合理,主要是确认我们在车辆跑到10万、15万、20万公里条件下,电池管理系统的保护阈值和电池老化的曲线的匹配程度是否合理。在原有的HIL系统里面,这个背离度是靠大量的试验回归的,实际的情况可能会有差异的。

分享到:

关键字:锂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