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国家电投:转型升级面向未来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9-04-02 浏览:

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战略重要论述,为我国能源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能源革命战略思想,积极探索实践,从战略上抢占能源革命制高点,以清洁能源发展推进转型升级,走上了一条绿色发展的良性轨道,成为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推动能源革命、建设美丽中国的一支重要力量。

适应新常态,探索转型发展、清洁发展新道路

2015年7月,国家电投重组成立。成立之初,国家电投是一家以火电为主,同时拥有水电、风电、光伏、核电、铝业、煤炭的综合能源企业,在五大发电集团中装机规模及效益指标排名靠后。重组之际,正值我国进入新常态,发电装机过剩,利用小时大幅下降,电力市场低迷,燃料成本上升,企业效益大幅下滑,以化石能源为主的传统产业面临转型发展的巨大压力。面对经济新常态、电力新常态,国家电投打破传统思维惯性,聚焦电力主业、聚焦清洁发展,积极探索实践,加快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旧动能转换,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发展,开启了清洁发展、转型升级之路。

3年来,国家电投实现了由规模速度向清洁化、高质量发展转变,转型发展成效显著。

——提速提质,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在转型过程中,国家电投不等不靠,没有被动地通过减少投资来降低负债,而是积极主动应对,加大清洁能源投资强度,加速结构调整步伐。3年来,新增投资2800亿元。其中,清洁能源投资占60%,年均投资增长20%。装机容量从2015年底1亿千瓦增长到2018年1.4亿千瓦。清洁能源新增2544万千瓦,装机占比由40%提高到48.9%。同时,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债转股等措施,主动降负债,连续两年负债率下降3.98个百分点。

——新能源发展势头强劲。3年来,以风、光为主的新能源是国家电投清洁能源发展的主力。一度被行业视为“垃圾电”的新能源,已成为该集团清洁发展的重要一极。2015年底国家电投新能源装机1500万千瓦,到2018年底已超过3200万千瓦,增长近一倍。其中,光伏发电装机超过1500万千瓦,是2015年的3.18倍,连续保持全球最大光伏发电企业地位。三是经营效益稳步提升。在传统产业持续低迷情况下,通过转型发展,新动能正在推动国家电投效益快速提升。该集团连续3年实现利润、净利润稳居同类型发电企业前两位。水、风、光、核四大清洁能源不仅成为增量主体,更是集团发展的主要动能和利润的重要支撑。

步入新时代  坚定向清洁能源转型升级不动摇

党的十九大以来,新时代赋予能源央企新的责任与使命。面对新时代国企改革和能源转型发展新任务,国家电投站在国家发展大局,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更加坚定清洁转型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提出并实施“2035一流战略”,大力推动集团公司从综合能源企业向清洁能源企业转型,积极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企业,主动承担能源变革重任。

——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发挥集团优势,走规模化集约化之路

“青海有充足的太阳能光照资源、丰富的荒漠化土地资源,国家电投有产业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资金优势,一定要将光伏产业做好。”这是习总书记2016年视察国家电投黄河公司时的重要指示。如何把习总书记指示要求落到实处,国家电投作了认真研究分析。

青海有丰富的风光资源,但当地消纳能力不足。只有把风光资源集约化规模化开发出来送到东部消纳,才能将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国家能源局和青海省的大力支持下,国家电投联合相关企业,正在青海海南打造千万千瓦级水风光互补基地,通过特高压把低廉的清洁电力送河南省消纳。项目建成后,将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的新途径。同时,国家电投创造性落实习总书记要求,在内蒙古建设全球单体最大的乌兰察布600万千瓦风电基地,通过特高压送京津冀地区消纳,与煤电同价上网,为京津冀大气环境治理做贡献。在广东、江苏等东部沿海地区,国家电投百万千瓦级的海上风电、核电基地已经具备开工条件。目前国家电投已核准建设的1700万千瓦装机容量中,清洁能源占比高达90%。把西部丰富的新能源资源送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消纳,实现新能源资源跨区转移,国家电投进行了良好的尝试。

——加快突破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着力培育新业态新动能,抢占技术制高点

清洁发展走的多长多快,来自于创新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突破。国家电投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瞄准前沿核心技术重点攻关。2018年以来,国家电投承担的大型压水堆、重型燃气轮机两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都取得重要进展。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三门、海阳4台机组已全部商运;自主开发的CAP1400“国和一号”示范工程具备核准开工条件;300兆瓦级F级燃机透平第一级静叶首件铸件通过鉴定,取得里程碑式成果。先进高效光伏发电形成从技术研发、设备制造到投资运营的全产业链创新平台。在已经形成的40万千瓦光伏生产能力的基础上,转换效率更高的40万千瓦生产能力正在建设中。引进海外人才,打造氢能产业链,对燃料电池产业关键环节重点攻关,对影响未来能源发展的氢能和储能产业积极布局,打通新能源制氢、运氢、用氢全产业链,为清洁发展向纵深发展铺路搭桥。

——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聚焦主业和重点区域,持续深化国际能源与技术合作

国家电投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在以往海外布局基础上,提出聚焦重点区域发展,聚焦清洁发展的战略,输出中国技术、产品、装备和商业模式,实现共同发展。与巴西能矿部达成共识,复制国内水风光多能互补发展模式,在巴西东北部风光资源富集区,建设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通过特高压送南部经济发达地区,正在开展前期工作。落实中俄两国元首共识,成立中俄地区合作发展基金,推动双边能源合作。与欧洲国家开展新能源合作,推进马耳他、黑山项目。目前海外在运装机364万千瓦,在建1240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85.2%。

面向未来  做实践“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排头兵

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将深刻改变世界发展格局。世界各国都开始抢占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能源革命和经济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国家电投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战略思想,积极投身于这次能源革命,攻坚克难,勇于创新,敢于担当,争当排头兵,做积极探索实践者。

——规划建设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实践能源变革新途径。

中国丰富的清洁能源资源与经济发展区域呈逆向分布。我国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风光资源充沛。仅用塔里木盆地25万平方公里荒漠土地的一半来发展光伏发电,就可满足国内全部能源需求。近期可在青海、内蒙古布局大规模清洁能源基地,通过特高压实现向东部地区送电。随着三代核电技术成熟,且有很好的安全性,经济性,可在东部沿海山东、江苏、广东等地建设核电基地、海上风电基地,实现东西互济、协调发展、多能互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加快对化石能源替代,平衡我国东西部经济社会发展。

——加大对电动车储能的研究推广,破解新能源发展的最后障碍。

新一轮能源革命是技术融合、产业融合的过程,也是供给侧和消费侧融合的过程。电动车作为一种潜能巨大的储能装置,与新能源结合,将成为能源革命的一大支柱。目前我国小汽车保有量约2亿辆。如有1亿辆电动车用于电能的储放,可以满足整个电能调节要求,完全解决新能源发电间歇性的缺点。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推进、电动车的推广普及和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可以从充、换电模式多种途径,研究布局电动车参与储能、作为电能传输载体、作为电能调节手段的商业模式,让电动车这种分布式资源充分发挥社会价值。

——大力发展氢能,加速能源转型变革。

国内外众多企业、科研机构都在进行氢能开发、利用,看好氢能的绿色环保价值、巨大发展潜力和对化石能源的替代作用。目前,国家电投正在加速对氢能的研发,开发高功率密度燃料电池。2020年底将具备1万台燃料电池电堆的生产规模。利用乌兰察布送来的风电,在北京延庆郊区制氢用氢,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提供1000辆氢能公共汽车,为绿色奥运服务,同时为氢能社会打造提供示范。

——发展智慧能源信息体系,为能源变革提供保障。

清洁能源构建的能源体系是一个比传统能源更复杂庞大的体系,需要智慧信息控制系统来管理。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网联等技术创新与应用,为搭建智慧能源系统提供了有力支撑。国家电投依托中能融合,正在加快推动能源智慧信息平台建设和应用,打造“国家能源大脑”,使之成为国家能源大数据服务平台、智慧能源技术的创新高地和智慧能源产业生态的推动者和倡导者,为清洁能源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保障。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将成为新一轮能源革命的主角,有能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能源发展道路。国家电投将全力推动我国能源发展走向世界前列,融入全球能源治理体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分享到:

关键字:国家电投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