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电网综合能源服务之我见——以“为用户创造价值”为核心)中,我们谈到把用户抽象为四大类,分别为高能耗企业(万吨标煤以上)、一般能耗企业(千吨标煤以上)、小微能耗企业(千吨标煤以下)和居民用户,并且我们强调,要把降低用户的综合用能成本(TCO)作为综合能源服务的核心价值。那么该价值的实现对用户意味着什么?
对于用户而言,综合能效的提升将直接反映在企业利润的增加上。
举一个例子:
由此可见,综合能效服务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只不过很多企业没有意识到,即便意识到了,也不知道如何做、找谁做,这正是综合能源服务公司的机会所在。此外,这个例子也告诉我们,综合能源服务应该以用户“听得懂”的语言来谈,我们不能简单告诉用户节能多少,而是要告诉用户我能帮你“挣”多少钱。
2、必须“让能源数据说话”,支撑业务发展
今天没有用户不认识到数据的巨大价值的。综合能效服务更需重视对于用户数据的分析利用。数据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商机,并指明行动方向。
同样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某大型机械集团旗下一个工厂,通过对车间能耗和产量变化(能耗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建模,来分析其能源性能。
示例1:
如上图所示,依据产量数据和能耗数据,产品加工单元11月份产量与能耗相关性分析:
(1)产量呈上升,能耗反而下降
(2)产量呈下降,能耗反而上升
(3)相关性系数为0.48,可以看出能耗与产量的相关性较弱,而正常情况下相关性系数越接近1,说明该生产单元的能源性能越好。
结论:从能耗数据可以看出,该生产单元的生产行为比较随意,缺乏一致性管理。
示例2:
上图通过数据可以看出
(1)产量为零的情况下,仍有负荷,最低5kwh,最高100多kwh。这说明,在没有生产任务的情况下,仍有设备在开机或待机运行。
(2)ECC基础电耗64kwh(截距),这一数据指出了每天设备在不生产的情况下的平均待机耗电量,且约为生产高负荷情况用电量的50%。因此,必须想办法降低待机能耗,比如更换为高能效设备。
从以上两个简单的示例可以看出,数据分析是发现问题的利器,找到了问题所在,离解决问题也就不远了。国网公司雄心勃勃要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其目的就在于建立数字化战略,通过收集和分析全社会能源数据,来支撑新业务、新业态和新模式,实现企业转型。
3、用户需要的不是发现问题,而是解决问题
用户综合能效的提升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技术,一个是人。
技术主要涉及工艺升级、更换高效机器、节能改造、余热余压等能源二次回收利用等。这些年以来,许多工厂、建筑物都进行了大量的设备节能改造工作,但很少有公司能从整体出发,为用户提供系统级综合能效提升,这正是综合能源服务公司的新使命,国网公司在行动计划中也明确指出,要实施传统节能方式变革,实现从单一设备级节能改造向系统级、平台级综合能效提升转变。
人,主要指管理范畴,如改进操作和维护程序。这需要用户自己做出改变,通过精益管理、PDCA等方式来实现持续改善。但从哪里改进、改进多少,需要数据给予说明并建立评价标准。这就帮助企业从拍脑袋式的决策转变为基于数据的科学决策。
此外,还有控制。这是综合能效的下一个技术难点,控制既关乎技术也关乎人。通过AI技术的逐步发展和成熟,自识别、自决策、自行动的更加智能化的综合能效服务,将会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和更大的价值贡献。
4、利用AI技术将“服务前置”
关于综合能效服务的基础知识似乎已达成广泛共识,即:
1) 通过物联网,从不同的表计和不同的应用程序自动收集数据;
2) 快速处理数据并将其作为决策和行动的基础;
3) 通过数据模型建立起整个综合能效服务的规则;
4) 理想情况下也允许预测;
5) 发送某些预定义参数的报警信号。
是的,当前绝大部分公司能做到的也就是这些内容。各个领域大家也一直在谈论大数据,大数据是AI、机器学习等应用程序的基础,那么在综合能效服务领域,基于大数据的AI或机器学习应用程序在哪里体现出来呢?根据我们的研究,国外领先公司目前能做到的主要是这一点:自动模式识别。这种基于AI的新功能可以自动检测不规则的能耗数据,然后立即识别原因并自行做出反应。
同样拿德国恩特加(Entega)来说,其广受赞誉的服务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售后服务做得好,恩特加通过应用智能电表数据和现代能源管理系统,来分析用户用能数据,为用户进行画像,并根据用户的使用行为和消费行为,来识别用户需求,并主动推送相关产品和服务,从而将服务“前置”,在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和满意度。
5、产业互联网平台将会是综合能源服务的新模式
电网综合能源公司都是从之前的节能服务公司转化而来,如果公司性质、定位和使命发生变化,而思想观念、业务模式、品牌经营不能随之而转变,只能是“换汤不换药”,空有“宝藏”(用户资源)而不知如何将资源最大化变现。
马化腾在今年两会期间说,互联网的下半场属于产业互联网,互联网将全面渗透到产业价值链中。对于综合能源服务而言,如果说上半场是节能项目模式,那么当行业发展到下半场后,也必然走向产业互联网模式,即以互联网手段将涉及用户综合用能成本(TCO)的所有上下游、内外部环节全部打通,形成全新的业务场景,实现非凡的价值创造。
因此, 对于处于新形势下和新阶段的综合能源服务公司而言,应该以全产业链价值创造为核心,打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综合能源服务产业互联网平台,从而构建起良好的综合能源服务生态。
那么,平台型公司的特点是什么呢?
首先,节能服务公司之前都是传统线性经营模式,即供应商——节能服务公司——客户。而综合能源公司应该作为平台型公司进行网络式经营,即连接一个个供给端,然后对接一个个需求端。
其次,节能服务公司主要面向的是头部客户(能耗大户、大项目),而平台型公司遵循幂率分布,不但面向头部客户,还面向长尾客户群。
第三,节能服务公司做项目,而平台型公司做生态。项目型公司是资源驱动、客户定制,而平台型公司是自我繁殖、无限复制。
我们预计3~5年内,综合能源服务这个市场上必定会出现为数不多的几个区域性平台型公司,它们不但在本区域内形成互联网赢家通吃的格局,而且还会向其他区域渗透,形成全域竞争态势。南方电网在今年的2号文件《关于明确公司综合能源服务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中说,将“立足南方区域,积极布局华东、京津冀等工业发达、电量密度高、电价高的地区”。
春江水暖鸭先知,综合能源谁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