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春节前,由中国能建规划设计集团江苏院总承包的国家电投响水大有150兆瓦风电工程各项安装施工有序推进。
大有150兆瓦风电场工程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大有镇,风电场本期建设规模127.6兆瓦,是江苏院目前装机规模最大的风电总承包项目。
自2018年2月项目开工后,江苏院派多名青年骨干常驻现场一线,在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项目组,各司其职,凝心聚力,陆续完成了首节风机混塔吊装、首节风机钢塔筒吊装、首台风机吊装、启动前质检、升压站倒送电、首批风机并网等重要节点。
与传统的钢制高塔架不同,大有风电场项目采用了钢混式塔架技术实施风机吊装,即由底部的混凝土塔架和上部的钢塔架组成。土建工程师朱一鸣介绍说,钢混式塔架技术的优势在于高可靠性,高耐受力,更适应风况复杂的地区。
在首节风机混塔吊装过程中,项目组理顺混凝土塔筒吊装工序,严格制定施工方案、监督施工质量,严格定量配置搅拌C80混凝土,当履带吊将混凝土塔筒缓缓吊至风机基础旁上方,待坐浆料填满风机基础与塔筒交合处后,将混凝土塔筒平稳放置于风机基础上,调平结束后完成作业工序。在九节混凝土塔筒拼接吊装完成,钢塔筒再缓缓上升,到达混凝塔筒中部高度开始转换位置至对侧,直到上升至混凝土塔筒正上方,并与下方混凝土塔筒完成对接。
项目施工中,也遇到了叶片运输难题。“风机叶片较长,实际转弯时,需要对路边大量的树木、路灯、警示牌以及转角处的植被进行清理。”项目经理沈小平组织提前对现场道路进行勘察并积极与各方协调沟通,及时清除相关路障保证风机机组以及叶片运输。
项目220千伏升压站,创新采用全站预制舱式的建站模式。这种模式已先后应用于江苏院承担的华能太仓灰场光伏、内蒙古新巴尔虎左旗光伏、信义寿县渔光互补等多个项目,减少前期征地费用和批地时间及施工工期,解决征地难、建设难、落地难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模式。“升压站从订货到安装就位仅用2个月,创造了同规模电站建设的新纪录。” 电气主设人潘磊说。
大有镇党委书记田大波对项目建设予以感谢和赞赏,“企业发展依托地方、造福地方,这是一种双赢的良性循环。体现了央企的社会责任意识,也为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民意基础,将成为后续资源、项目开发建设的表率。”
大有项目投产后,年发电量预计将达到3.5亿千瓦时,为超过12万户家庭提供清洁能源,减排二氧化碳超过28万吨,对优化电源结构、推动绿色供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