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春节返乡回家,吉林长春的大街小巷上还鲜有新能源汽车出现。不过,今年春节,记者却在街头见到了不少新能源汽车,鲜亮的绿色车牌在北国的春城中显得格外显眼。亲戚朋友告诉记者,这两年来,大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认识和了解程度有明显的提高,再加上大多数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也有了一定提升,因此原本在东北遇冷的新能源汽车大有日渐升温的趋势。
据了解,长春市的首块新能源汽车专用车牌“诞生”于2017年11月。记者了解到,为了方便市民申领、安装新号牌,长春交警增设了新能源汽车登记绿色通道或专门窗口,设置号牌现场制作点,提供号牌免费安装服务,最大限度满足车主要求。
两年前记者在返乡时,询问周围的亲戚朋友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看法时,大家对于续驶里程、充电和使用寿命等问题还心存疑虑,尤其是在长春市还未有牌照限制的背景下,消费者对于购买新能源汽车更是“不感冒”。然而,两年后,已有越来越多的长春市民主动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这一显著的变化,直观地反映出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日渐成熟。
事实上,2015年初,长春市的公交车就已经陆陆续续更换为了新能源车型。一位司机师傅向记者透露道,公交车环卫纯电动开起来更舒服了。以前的汽油公交多为手动挡,现在的电动公交多为自动挡,车内还配有独立暖风,冬季行车格外方便、温暖。而对于普通乘客而言,公交车的电动化也为其带来了不少便利。一位乘客告诉记者,乘坐新能源汽车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噪声小,车内环境更加舒适,而且排放低,对于整个城市的环境改善也大有益处。
不过,目前也有部分司机师傅反映,新能源汽车在冬季掉电快的问题,是比较令大家头疼的。一位司机师傅告诉记者,以他驾驶的公交车辆的行驶路线为例,单程为8公里左右,在时速30公里的情况下,夏季往返一次掉电量为5%~6%,而冬季掉电程度则明显严重,达8%~10%,如遇雪天则会达到12%。
的确,东北地区冬季气温低的客观环境,也是制约新能源汽车在长春发展的因素之一。此外,长春在充电桩等基础配套服务方面较之于一线城市,也不甚成熟。不过目前,伴随着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日渐接纳,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在逐步得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