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2019年光伏将进入“非补贴”元年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发布时间:2019-01-09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光伏行业适当的“减速”有利于优化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推动行业再次整合。

每经记者 查道坤    每经编辑 徐斐    

过去的2018年,算得上中国光伏行业发展最为跌宕起伏的一年。

1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积极推进风电、光伏发电无补贴平价上网有关工作的通知》,为促进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提高风电、光伏发电的市场竞争力,其中要求促进风电、光伏发电通过电力市场化交易无补贴发展。

1月9日下午,由亚洲光伏行业协会、保利协鑫能源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光伏产业链创新合作高峰论坛在苏州举行。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在现场表示,2019年是光伏发展的“非补贴”元年,尽管国家能源局已明确2022年前光伏发电仍有补贴,但在电站指标竞争性配置的制度设计下,2019年必然会是以点带面,开启光伏平价时代的一年。

光伏行业将在2019年逐步复苏

针对2018年光伏行业的发展,朱共山认为,过去的一年,是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多重因素导致行业陷入阶段性低谷。然而,得益于光伏产业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提质增效,过去十年,光伏组件、光伏发电成本下降了90%以上,“随着成本的下降,光伏发电正得到各国的广泛应用,2018年虽然中国光伏市场有所下滑,但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仍然保持增长态势,显现出光明的前景”。

在朱共山看来,光伏行业在2019年会逐步迎来复苏,回归到理性、健康有序发展的轨道。2019年是光伏发展的“非补贴”元年,尽管国家能源局已明确2022年前光伏发电仍有补贴,但在电站指标竞争性配置的制度设计下,2019年必然会是以点带面,开启光伏平价时代的一年。

协鑫集团董事长 朱共山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查道坤 摄

“未来真正的太阳能发展,是从2019年开始。今年是元年,过去都不算,过去都是政府补贴,真正的是从今年才开始,真正地找到一个开始。”朱共山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虽然将进入无补贴时代,但是此前光伏补贴存在的拖欠现象,成为不少光伏企业面临的难题。

对此,朱共山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新能源补贴在整个行业当中,可能作为民营企业就协鑫集团和晶科能源最多,现在拖欠协鑫集团达到87个亿,可能晶科也达到40多亿,从收款这块我们受到的压力很大。”

朱共山认为,营造光伏新生态,就政策层面而言,希望能从三个方面发力:首先是妥善解决存量电站的补贴拖欠问题,让光伏企业在“去补贴”时代轻装上阵;其次是引导降低土地税费、融资成本、弃光限电等光伏非技术成本;再者是注重培育光伏平价上网示范,希望国家能源局、地方政府能统一组织规划,在全国范围内由点及面逐步推广。

整合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时间已经进入2019年,但是关于2019年度光伏电价政策、规模指标、平价上网示范基地、第四批领跑者项目等相关政策还未正式发布。

相关的补贴规模指标未能公布,让不少光伏企业感到焦虑。但在朱共山看来,2018年中国光伏行业的发展虽存在一定的减速,但适当的“减速”有利于优化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推动行业再次整合。

“2019年光伏行业将再次整合发展,将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产业链精细分工、优势互补、错位经营、有序发展的格局,行业集中度将越来越高,产业链合作将越来越紧密,技术交流合作与协同化发展的倾向将越来越明显。”朱共山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对于光伏产业整合发展,朱共山建议:一是强化“链式发展”,按照“建链”、“补链”、“强链”的思维,发展“大光伏”。进一步整合资源,强化产业链精细化分工合作,立足自身优势,扬长补短,错位发展,避免重复投资、无序竞争、同质化竞争。二是强化技术整合,在大分工大协作的时代,必须打破成见,告别关起门来创新的固有观念,联合进行创新攻关。三是强化市场合作,打好“中国光伏”这张王牌。通过合作模式创新,联合拓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特别是在“一带一路”产能输出方面,抱团出海,联合发展,实现自身受益、伙伴互惠、产业繁荣。

对此,朱共山还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整合发展的动作会在今年6月底前发生,一个企业要想在全产业链打通是不行的,我个人建议协鑫集团、保利协鑫不要从全产业链进行打通,因为全产业链打通以后,有一个环节跟不上,这么大的资产规模中一定会出大问题。所以光伏行业整合发展,是必然趋势。”

分享到:

关键字:协鑫集团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