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1996年2月18日(农历大年三十),山东在全国率先实现全省户户通电,现代文明之光照亮了齐鲁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户户通电20多年来,电力为山东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巨大的动力,推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繁荣,全省农村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山东农村电力的发展,是过去四十年中国电力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乡乡通电到村村通电
1985年,山东省行政村的通电率为76.7%。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山东电力工业局决定每年拿出农电发展基金240万元,专项用于帮助贫困村用电,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推行“五优、两免、一缓”的扶贫优惠政策。“五优”即对贫困村用上电优先审批用电申请、优先勘测设计、优先供应优惠价材料、优先验收接火、优先保证负荷指标;“两免”即免收贫困村用电试验调试费、免收电工培训费;“一缓”即缓缴工程贴费。1985?1993年,专项用于扶贫村用上电的农电发展基金达1920万元,各级电力部门免收、代缴各类费用和支援贫困村用电资金达6500余万元;供应优惠钢材3600多吨,导线3000多吨。
经过基层电力干部职工长期不懈的努力,1990年,全省最后6个无电乡通了电,实现乡乡通电。1993年,全省行政村通电率达99.45%,仅有德州、临沂、菏泽、聊城等地区12个县的480个行政村没有用上电。1994年5月,《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公布后,山东省电力局加大了扶贫力度,决定集中力量打好电力扶贫攻坚战,提前3年实现全省村村通电,并把这项工程命名为“九四村村通电工程”。1994年2月23日,全省村村通电工程会议召开,会上省电力局与德州、临沂、菏泽、聊城等地区电业局签订了责任状,地区电业局与有关县电业局签订责任状,层层落实责任,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措施,确保本地区、本县村村通电目标实现。
实施“九四村村通电工程”中,共新建10千伏高压线路1097千米,新建低压线路1147千米;新装配电变压器件661台、容量20250千伏安。1994年9月15日,全省最后一个无电行政村聊城地区莘县赵庄乡齐玉村合闸送电,至此,全省89842个行政村实现村村通电,是继吉林、辽宁之后,第三个实现行政村村村通电的省份。
从村村通电到户户通电
由于地域差别和经济环境的制约,截至1994年底,山东全省2149万农户中还有62万户尚未通电,分布在全省11个地市的64个县市。这些未通电的农户大都处在山东的老区、山区和滩区,交通闭塞、居住分散,自然条件恶劣,通电十分困难。
1995年,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到本世纪末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全省国民经济实现翻三番、提前三年奔小康的宏伟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关键在农村,电力要先行。
1995年3月,在全省电力行业管理工作会议上,时任山东电力工业局局长刘振亚郑重地向全省电力职工发出动员令:把“户户通电工程”作为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迎难而上,务期必成。他强调指出:“贫困地区脱贫需要电,农民致富需要电,全省提前奔小康需要电,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需要电。户户通了电在老百姓眼里就是党的关怀,要多做,要快成,这是政治任务”。山东电力确定用3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全省户户通电。省、地市、县电业局成立了户户通电领导小组,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整个工程在11个市地、64个县市全面展开。
“户户通电工程”提出后,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省委、省政府领导要求全省上下齐心协力,共同把这件造福山东父老乡亲的事情办好。各地市、县市成立了以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把实现户户通电作为“市长工程”、“县长工程”,及时解决户户通电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时任电力部部长史大桢对山东“户户通电工程”十分关心,要求作为“电力扶贫工程”的重要内容,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并在全国电力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山东尽快实现户户通电,在全国先行一步。在随后的两个月时间内,史大桢三赴山东,对山东电力发展和户户通电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寄予厚望。
要实现户户通电,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全省电力系统开展了“送光明、献爱心”活动,全省电力职工踊跃捐款156万元,支援“户户通电工程”,全省地方政府、电力部门、无电村共筹集资金1.4亿元用于户户通电。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加强工程管理,山东电力工业局制定了严格的施工、检查、验收制度。为减轻农民负担,节约每一分钱用于工程建设,供电部门承担了通电的大部分费用,地方政府筹措一部分,农户只负责户内所需费用,对贫困户、烈军属、五保户等一律免费上电。
临沂费县的马庄、石井、郝家村三个乡镇,有57户人家因居住得太偏远、太分散,长期未通上电。“户户通电工程”实施后,县供电局向每户扶持现金2000元,乡里帮助解决了大量石材、木材,帮助村民全部从山上搬了下来通了电。而为了给临沂蒙山顶上的几户人家通电,30多名电业工人,奋战50天,立杆架线6公里,终于将电送上蒙山山顶。
在全省电力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原计划于1995年实现户户通电的泰安、济南、日照、莱芜四个市提前半年通了电。没列入计划的德州、济宁、枣庄、滨州、聊城五个市地也先后提前一至两年实现了户户通电。截至1995年底,全省只剩下菏泽、临沂两个欠发达地区的12万农户未通电。
历史会记住这一刻,在山东电力“铁军”的顽强拼搏、不懈努力下,户户通电工程提前告捷。1996年2月18日,大年除夕,刘振亚为临沂老区费县方城镇西红峪村的8户人家合上了电闸,刹那间,震耳的鞭炮响彻西红峪村,山东正式宣告:在全国第一个实现全省户户通电。
当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除夕夜的新闻,向全国传递了山东实现全省户户通电这一消息。人民日报、新华社纷纷进行了报道。在实施户户通电过程中,全省共架设高低压线路5420公里,新上配电变压器452台,总容量达1.?4万千伏安。
2006年3月19日,山东省隆重召开户户通电十周年纪念大会,总结户户通电十年来农电发展的辉煌成就和基本经验,动员全省电力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把农村电气化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2006年10月底,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与山东省经贸委共同制定出台了《山东省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暂行)标准》和《山东省新农村电气化建设验收考评标准和管理办法》,并下发了《关于做好山东省社会主义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的通知》。政府、企业联手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这在全国还是第一家。
在加快农村电网发展的同时,山东电力也进一步理顺农电管理关系,开启了城乡电网一体化新阶段。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共下辖98家县供电企业,这98家县供电公司从1999年开始由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代管。2005年,章丘供电公司上划,成为第一个上划的县供电企业。 2010年至2012年,又完成96家县供电企业上划,除一家县供电企业之外,山东97家县公司全部上划,山东省理顺农电管理关系取得重要突破。2015年,97家县公司全部完成子改分,开启了市县公司一体化管理的新阶段。
2016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的重大部署。山东省于2017年1月编制出台了《山东省“十三五”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规划》,规划确立了“十三五”时期山东农网发展总体思路,提出“十三五”时期山东农网发展任务。按照“十三五”规划要求,2016年年底,山东实现自然村动力电“村村通”。2017年年底,实现7005个贫困村农网“村村改”、平原机井电力“井井通”,全面完成7276个中心村农网改造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