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国内首座铜铟镓硒薄膜建筑光伏一体化示范建筑投用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东江时报 发布时间:2018-11-0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11月5日,国内首座铜铟镓硒薄膜建筑光伏一体化示范建筑在潼湖科技小镇正式投用发电。

当建筑外墙变身光伏电站,不占用土地资源,还能让每一面墙变成绿色“发电站”,听起来是不是很美?昨日,国家能源集团携手碧桂园集团精心打造的国内首座铜铟镓硒薄膜建筑光伏一体化示范建筑在潼湖科技小镇启航,标志着建筑光伏已经进入2.0时代,并实现了这一绿色建筑梦想。该示范项目位于碧桂园潼湖科技小镇首开区内,是国内首个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全覆盖楼宇,也让城市建筑由能源消耗者转变为能源生产者。此外,广东省政府官网近日发布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总体规划(2017-2035年)的批复》。

目前,国家能源集团承担了国家住建部“CIGS太阳能薄膜发电技术在光伏建筑一体化中的应用研究”课题和多个示范项目的研发任务,在北京、江苏、广东、海南、四川等省市落地6个实体示范项目,本次建成投运的国家能源集团碧桂园潼湖科技小镇铜铟镓硒薄膜光伏建筑一体化(CIGS-BIPV)示范项目就是6个示范项目之一。

据介绍,建筑光伏一体化技术具有节能降耗、减少碳排放、提升建筑美学、替代部分建筑材料、降低建筑造价,兼具供热、灵活发电等多方面优势,可为经济社会提供绿色美观、便捷高效的清洁能源,是探索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路径,随着广泛推广应用,将具有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

探秘

A 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合作典范

此次启动的建筑光伏一体化项目,是国家能源集团与碧桂园集团这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建筑领域的全面合作,也是国企与民企强强联合,推动了一场能源与建筑的深刻变革。

在启动仪式上,国家能源集团党组副书记、总经理、中国工程院院士凌文介绍,国家能源集团是一个年轻的企业,由国内两大央企神华集团、国电集团合并而成。国家能源集团已将CIGS-BIPV产业作为战略转型的重要主攻方向之一,制定了CIGS技术研发、高端设备制造、高性能组件生产、电站应用、BIPV“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未来将推进CIGS-BIPV新技术在中国、世界发展。

“国家能源集团非常荣幸和房地产民营企业碧桂园集团建立紧密合作,是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合作的典范,相信双方可以携手并肩为建造创新型国家战略实施做出应有贡献。”凌文表示。

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当天也为项目撑场,他表示碧桂园集团一直践行绿色生态智慧城市建造者的角色,希望所做的对国家未来的发展和进步有好处,让世界更加美好。

当天,仪式结束后,众多领导嘉宾乘坐百度无人车前往潼湖科技小镇铜铟镓硒建筑光伏一体化示范建筑参观,共同见证了示范建筑正式投用发电。

B 此“墙”能发电还时尚范

究竟光伏幕墙长得是啥样?以前,玻璃幕墙虽然轻盈亮丽,但容易造成光污染和能源消耗。现在,潼湖科技小镇光伏幕墙不仅弥补了这一缺陷,还起到了节能环保的作用。

不仅如此,在小镇停车场、产业发展中心、立体建筑平台均布设有光伏面板,利用太阳能发电,可保障建筑内机电设备的储备用电。而光伏路面白天具有储能、夜晚发出亮丽色彩的功能,色彩柔和怡人,即有效利用太阳能,也能起到道路辅助照明的作用。

据介绍,碧桂园·潼湖科技小镇作为国家能源集团首个科技小镇光伏幕墙的试点项目,在建设伊始,便率先布局新能源系统、绿色科技,致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物联网生态圈。潼湖科技小镇与国家能源集团的此次合作建设使得科技将铜铟镓硒光伏技术与建筑工程深度融合,让城市建筑由能源消耗者转变为能源生产者。

此外,潼湖科技小镇采用了多项绿色科技融合,搭建智能生态微电网。联合国内新能源领先企业国家能源集团布局的楼宇光伏幕墙、屋面光伏、追日光伏、光伏路面、风力发电等系统,对小镇公共用能和企业用能实现网格化精确管理,节省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C“智慧大脑”自动分析能源使用

除了清洁能源发电外,潼湖科技小镇还建设能源管理系统,既可合理计划和利用能源,降低单位产品能源消耗,亦可提高经济效益、节能减排。

东时记者看到,小镇的“智慧大脑”平台室,数十平方的大型数字屏幕时刻监控着小镇的各个角落,工作人员可以快速定位和抓取小镇的任何角落数据。

在小镇光伏、风力发电组成的新能源发电系统后台,还将有新能源发电分析。既可以分析设备发电情况、功率情况,还能分析各系统发电效率。通过后台大数据分析,可合理调配新能源发电系统,达到能源发电效率最大化、能源使用有效化。

本组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黄岸媚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发电系统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