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我国跨区输电通道容量将持续增长

作者:苏南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18-12-12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记者12月1日从国网能源研究院举办的“能源转型与再电气化”研讨会上获悉,我国跨区输电通道容量将持续增长,以特高压骨干网架为特征的全国互联电网将在新一代电力系统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电网正逐步向“强交强直”输电格局发展。

西电东送规模成倍扩大

国网总工程师兼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主任陈国平表示,以三峡工程和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为标志,跨区联网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已实现除台湾外的全国联网,形成以西电东送为主的电力配置格局,全国库区输电能力达1.9亿千瓦。

国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王耀华也认为,我国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电力流规模在成倍扩大。从各跨区输电通道来看,西部送华东、西北送华中、西南送华东、西南送华中的容量与输电量增长十分可观。

有数据显示,作为资源富集区,西部和西南地区是我国电力系统的主要送端,2050年外送通道容量将分别达2.2亿、0.9亿千瓦。作为负荷中心的华东和华中地区是主要受端,2050年受入容量将分别达1.7亿、2.1亿千瓦。

大范围配置能力持续提升

王耀华表示,我国能源资源与负荷需求逆向分布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全国资源优化配置的客观需求,未来跨区互联电网的主要功能是配置资源与调节互济。

据悉,未来清洁能源将占主导地位,我国西部、北部地区的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资源条件都明显优于东部。随着源-网-荷-储协调优化使电力系统对清洁能源的接纳能力更强,目前连接西北、西南、东北与华东、华中、华北的输电通道都发挥了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作用。

“未来电网大范围资源配置能力将持续提升,2035年、2050年跨区输电容量有望达4亿、5亿千瓦左右,约为当前水平的3倍和4倍。电网作为大范围、高效率配置能源资源的基础平台,重要性将愈加凸显。”王耀华说。

电网建设投资六年来首降

记者在会上获悉,电网建设投资六年来首次下降,直流线路投产规模加快。

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电网工程建设投资完成5315亿元,虽然连续三年保持在5000亿元以上水平,但较上年减少2.2%,是自2011年以来的首次下降。

“电网投资继续向110千伏及以下电压电网倾斜,配电网投资占比同比提升5%,达53%。”国网能源研究院总工程师张全介绍,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和换流容量增速最快,建成规模分别同比上升68%和75%。

据介绍,特高压已进入投运的高峰期,去年国网经营区投运“两交四直”。其中,胜利-锡盟、榆横-潍坊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分别于2017年7月、8月投运;酒泉-湖南、晋北-南京、锡盟-江苏、扎鲁特-青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分别于2017年6月、6月、9月、12月投运。

记者了解到,截至今年8月,我国在运特高压已有“八交十三直”。其中,特高压直流电网形成“七纵六横”格局,特高压交流电网形成中部“一线”、东部“一环”、东北部“一簇”三部分格局。

预计2019年,1000千伏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北京西-石家庄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潍坊-临沂-枣庄-菏泽-石家庄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吉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共“三交一直”特高压将全面投运,届时,全国将形成“十一交十四直”特高压电网格局。同时,我国电网将逐渐向“强交强直”输电格局发展。

分享到:

关键字:特高压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