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国家电网这项扶贫举措,让218万贫困户在家就能挣钱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亮报 发布时间:2018-10-17 浏览:

今天是第五个国家扶贫日,

你知道吗?

到2020年,

我国还有3000万左右农村贫困人口

需要脱贫,

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

更是难中之难、坚中之坚。

这些地区条件差、基础弱,

扶贫产业怎么选?

内生动力怎么激活?

扶贫保障如何实现?

贫困人口怎么带?

都是着力提高脱贫质量的关键问题。

如今,国家电网公司找到了一个

既扶了贫,又发展了新能源的扶贫新方式

那就是——

为贫困村民送来“阳光存折”——大力推进光伏扶贫项目建设!

快来看,阳光变现金啦!

10月12日下午,青海果洛州玛多县玛拉驿村。

眼前是一片深蓝色的宁静“湖泊”。阳光下,一排排整齐的多晶硅板在熠熠生辉,为这片广阔无垠、荒芜的戈壁滩增添了勃勃生机。随着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舒印彪宣布玛多4.4兆瓦光伏扶贫电站建成投运,这座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捐赠的国内最高海拔光伏扶贫电站正式并网发电。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捐赠的青海省玛多县4.4兆瓦光伏扶贫电站。王国栋 摄

玛多县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自然环境十分恶劣,是我国海拔最高、全省人口最少的国家级扶贫重点县。自2015年以来,玛多县脱贫人数不断攀升,共计752户1852人实现了脱贫,贫困人数下降44.2%,贫困发生率降低15.7个百分点。

令人欣喜的数据背后,凝结着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的努力。2016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在当地光伏产业园区投资9282万元异地建设1万千瓦光伏扶贫电站,截至2018年5月中旬,累计上网电量3471万千瓦时,仅一年发电收益380万元,使玛多县1132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年增收3357元。

10月11日,在青海省玛多县光伏扶贫电站内,供电员工巡视设备运行情况。朱毅然 摄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积极做好光伏扶贫工作,今年前9个月新接光伏扶贫电站容量658万千瓦,累计容量达1612万千瓦,惠及218万贫困户;全国光伏扶贫信息管理系统上线运行,累计接入光伏扶贫电站26.4万个,装机容量达1213万千瓦;张北100兆瓦光伏扶贫项目获得批复并启动实施。加强定点扶贫工作,在青海玛多为11个贫困村新建4.4兆瓦光伏扶贫电站,湖北神农架林区实现脱贫摘帽。

10月的玛多,已经寒意逼人,但玛查理村村民周旦的心里热乎乎的。他带着自己的孩子,兴冲冲地站在新建的4.4兆瓦光伏扶贫电站前,望着一片片闪亮的光伏板喜笑颜开。周旦清楚地知道,这些光伏板送出的清洁电能,将会并入电网再变成自己手中的现金,家里每年可以增加收入近7000元。而稳稳赚到的这笔钱,让他和11个村628户1686名贫村民,燃起了脱贫致富的新希望。

收益精准落实?靠的是创新!

多年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在国家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不断推进,其中光伏扶贫电站成为一项重要工作。今年前9个月,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新接光伏扶贫电站658万千瓦,累计容量达1612万千瓦,惠及218万贫困户。

在运维和收益分配模式上,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进行创新探索,形成精准到村、长期稳定受益、村民获得感强、可以复制推广的电力扶贫新模式。

“‘空壳村’脱了帽,光伏收益的每一分都用在了脱贫攻坚的刀刃儿上。”湖北秭归两河口镇高桥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周立孝告诉记者,“依托高桥河村玉竹光伏电站的稳定收益,高桥河村村级公路维修了14公里,6个特困户也实施了危房改造,医疗救助、水利管护等惠民项目都有钱办了。”

供电员工在湖北茶店子镇下坪村架设光伏线路。杨志英 摄

如今,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不仅解决了光伏扶贫最核心的问题——钱从哪里来,还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扶贫收益的最大化、精准化。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作为捐赠方,县政府委托县扶贫基金会作为受捐方,捐赠后将电站资产划拨到村集体,还可以享受小额纳税人3%的较低税率。

村集体可以从扶贫收益中拿出部分资金,作为贫困户在农业合作社的入股资本金,发展种养殖等生态农业,扶持贫困户产业发展,通过做大资本金,动态调整贫困户,增加资本性收入;在电站的日常运营中,还会将光伏电站看护、清扫等岗位安排给贫困人口,进一步增加他们的收入。

后期运维是保障电站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记者了解到,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探索建立了运维单位、村集体、总包单位三级运维服务体系,为运行保驾护航。

供电员工正在运维位于海西的国家电网公司捐赠玛多县扶贫光伏电站。王国栋 摄

下一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将按照“电站同步并网、电量全额消纳、收益及时支付”的原则,深入做好光伏扶贫项目接网服务工作,确保在建项目早并网、早收益。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系统、科学、精益化的光伏电站扶贫模式,实现了扶贫收益精准到村、精准到事、精准到户、精准到人,确保了贫困人口长期稳定受益。

打通光伏扶贫“最后一公里”

家住湖北宜都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曾宪德,之前做梦也想不到自家的屋顶能变成“聚宝盆”——通过屋顶光伏电站,每年竟然能多增加3000多元收入。但在这之后,曾宪德却遇到了一件“头疼事”。“怎么知道设备运转是不是正常、发了多少电、赚了多少钱?”对于曾宪德和许多村民来说,光伏发电的相关知识过于专业,他们也很难及时了解电站的收益情况。

湖北省巴东县宋家梁子村村民对新建的光伏扶贫电站充满期待。王祖满 摄

一次偶然的机会,曾宪德找到了答案。2018年初,外出打工的儿子在当地的供电营业厅发现了有关“国网分布式光伏云网”的介绍,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在他的手机上安装了软件“光e宝”,只需按一个键,就能得到选址、设计、安装、金融、维修等服务,打开手机就能查询光伏发电运营情况和电费,更重要的是,“能随时知道挣了多少钱,真是太方便了!”

为确保光伏扶贫成果便民、惠民,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建立技术支撑体系、提供全方位技术服务,利用“国网分布式光伏云网”平台,打通了光伏扶贫的“最后一公里”。

供电员工正在运维位于海西的国家电网公司捐赠玛多县扶贫光伏电站。王国栋 摄

目前“光伏云网2.0”已正式上线,成为全国最大的光伏云网,所有光伏扶贫电站信息免费接入公司光伏云网,村民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实时查看电站运行状况和预期收益。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还建立了上线运行的全国光伏扶贫信息管理系统,为政府精准施策、有效监督、规范管理提供了支撑;光伏学院建设不断完善,实施“学习+监控+运维”新模式,组织开展对贫困群众光伏电站运维的技能培训和认证,为光伏扶贫注入新活力,为贫困群众提升就业技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捐赠的青海省玛多县4.4兆瓦光伏扶贫电站。王国栋 摄

党的十九大报告为乡村发展描绘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恢弘蓝图,而光伏扶贫正具有将助力脱贫致富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融合发展的独特优势。

在青海海东互助县班彦村,124户村民的旱厕集体“下岗”,居民用上方便卫生的水厕。新污水处理站今年5月落成,配套建设的“光伏+储能+污水处理”一体化示范项目已动工,15千瓦光伏电站及储能装置建成后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一部分发电量供给污水处理站自用,剩余电量上网,产生的收益用做后期维护成本。

班彦村配套污水处理的光储电站。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供图

建设有序,收入稳定,运营有保障,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积极做好光伏扶贫,加强光伏扶贫项目配套电网建设,建成全国最大的光伏云网,开展定点光伏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昔日的穷乡僻壤,如今洒满了阳光和希望,光伏扶贫,托起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梦想。

分享到:

关键字:光伏扶贫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