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王志乐:中国车企要以全球视野树立新开放观

作者:王璞 来源:中国汽车报 发布时间:2018-09-1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打造全球价值链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扩大开放,同时在全球价值链思维框架下,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应以尊重市场规律为前提。在自主创新、发展自主品牌的问题上,更要有开放的视野和全球价值链思维,不要人为地把它‘狭窄化’。——王志乐”

汽车行业外资股比的正式放开,无疑让中国汽车产业迎来全新的开放格局。而外资股比放开,仅是全新开放格局的一个层面,未来,无论是“走出去”还是“引进来”,中国汽车产业需要面对的都是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竞争。谁具备打造强势全球价值链的能力,谁就是胜者。

打造全球价值链能力的首要因素是必须具备全球视野。“企业如果还对对外开放存有疑虑,那是缺乏全球视野的。在新的开放格局下,企业眼界要放宽、思维要转变。”日前,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所长王志乐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专访时说。

■尊重市场规律 布局全球价值链

不可逆转的全球化,正在加速带动越来越多的企业展开全球布局。从资本运作、研发设计到制造组装、市场营销,全球化已经渗透到企业发展的各个关键领域。“很多企业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过程中,具备了全球吸纳资源、全球配置资源和打造全球价值链的能力。于是,越来越多的全球一流企业应运而生。”王志乐说。

全球一流企业有什么明显特征?在王志乐看来,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它们的跨国指数很高。据了解,对全球最大100家跨国公司跨国指数的监测结果显示,在1994年,这些企业的海外资产比例、海外销售比例和海外雇员比例基本都在40%左右,但到了2017年,三项指标均上升至60%左右,其中海外资产比例和海外销售比例都超过了60%。

“与一般跨国公司相比,在全球价值链中争取到更多主动权的‘全球公司’,其跨国指数都超过了50%。在汽车产业,大众、宝马、戴姆勒、丰田、本田、日产等跨国企业的全球化程度不断提升,2017年,这些跨国车企巨头的跨国指数普遍超过60%。”王志乐说。

这意味着近20多年来,跨国公司的全球化脚步越走越快、越迈越宽。而全球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发展状态、速度和效率。

在全球化趋势势不可挡、开放新格局已初现的形势下,中国汽车产业又将何去何从?

十九大报告对中国汽车产业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促进我国汽车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王志乐坦言,中国车企必须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树立全球价值链思维。如果背离了全球价值链,在未来的竞争中很可能陷入“花钱不少瞎忙活”、“事倍功半”的尴尬。

不得不承认,包括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企业的实践和操作在内,目前中国汽车产业在对全球价值链思维的理解上仍有差距。“比如,在长期以来形成的投资输入国思维下制定外资政策;以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对扩大开放,促进外资增长设置障碍;一些部门以传统的民族工业思维限制外资准入等一系列思想观念的滞后,是当下阻碍我国扩大开放和促进外资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王志乐直言。在他看来,政策的过度介入、政府的过多参与,并不利于中国车企打造全球产业链。中国企业要在扩大开放的过程中,游刃有余地实现对全球资源的有效配置,企业应更多基于商业市场行为而不是一味依赖政策和政府。

对于自主品牌的发展,王志乐认为,自主创新依然离不开全球视野和全球价值链思维。“打造全球价值链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扩大开放,同时在全球价值链思维框架下,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应以尊重市场规律为前提。在自主创新、发展自主品牌的问题上,更要有开放的视野和全球价值链思维,不要人为地把它‘狭窄化’,很多品牌、技术并不一定要自创,擅于通过整合全球资源、配置全球资源为我所用是关键。我们应当根据企业具备的条件和发展的不同阶段来推动企业发展、建立和培育品牌,而不要以意识形态化的思维排斥企业真正适合的发展路径。”他说。

■打破旧观念 向投资输出国和全球工业思维转变

进一步扩大开放,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走进来”的同时,更多的中国企业也将跨步“走出去”。而真正地参与到全球价值链竞争中,中国车企需要转变一系列“旧”观念。

对此,王志乐表示,随着市场全球化步伐日益加快、双向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中国企业应从投资输入国思维向投资输出国思维转变,从民族工业思维向全球工业思维提升。

这种思维模式的转变和提升,也面临着不少现实阻力。按照传统思路,在振兴本土产业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往往对特定产业和本土企业进行“不当补贴”和“特殊保护”,这样的结果导致享受“优待”的产业偏离全球产业的发展、偏离全球价值链的发展。

通常,投资输入国思维集中关注如何保护本国产业以及通过引进外资获取更大经济利益。因此往往对外资准入、股权比例、投资期限、利润转移等问题加以管制或限制。而投资输出国更关注本国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安全与收益,要求投资输入国开放市场、给本国跨国公司投资以国民待遇,加强对本国投资者的保护。事实上,投资输入国思维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政策体系难以适应我国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发展中的新角色。

“投资输入国思维强调怎么保护自己、怎么限制国外企业,这样的思维模式已经滞后了,我们不能继续停留在这一思维模式中。如果站在投资输出国的立场上,我们就很容易理解:通过进一步对外资扩大市场准入和提供给外资与国内企业同样的国民待遇,可以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争取到更宽松的市场准入环境和更充分的国民待遇,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营造良好的海外投资环境。同时,必须正视的是,在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过程中,面对的是已经改变了的全球竞争新方式和竞争新规则,中国车企在这种形势下面临诸多严峻挑战。因此,中国企业还应当从传统的民族工业思维提升到全球工业思维,融入全球产业链,在这个过程中让自己得到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他说。

■封闭不可取 开放更安全

在对外开放中,需要转变的还包括中国企业的安全观。王志乐说:“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封闭不可取,越开放则越安全。”

在采访中,王志乐告诉记者,扩大开放有利于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度和融合度,参与度和融合度越高,与全球企业之间形成的相互联动、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就越紧密。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对中国企业来说“更安全”。

不过,在扩大开放、打造全球价值链的过程中,仍然有一些风险和挑战需要中国企业规避和应对。

“中国企业在打造全球价值链时,往往缺乏对文化、对软件的考虑。最近发生的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遭受制裁的事件,也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王志乐说,“中国企业在融入全球价值链的过程中,不仅要有硬实力,更要具备软实力,比如合规意识的增强和强化。如果出现不合规的情况,整个供应链很有可能陷入‘休克’状态。因此,中国企业应当在这方面做长远建设。”

王志乐强调,在打造全球价值链和迎接全球挑战的过程中,中国企业才能历练得更成熟。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