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隐患排查工作刻不容缓!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引重视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电动汽车资源网 发布时间:2018-10-0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最近新能源汽车可谓是“火”起来了,2018年以来,发生了多起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接二连三发生的事故,令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再度摆在公众眼前,引起了行业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继9月4日《关于开展新能源客车安全隐患专项排查工作的通知》发布后,9月25日,工信部又发布了《关于开展新能源乘用车、载货汽车安全隐患 专项排查工作的通知》。

在2018全球未来出行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罗俊杰就明确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会加大新能源汽车的监管力度,同有关部门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安全监管,把好产业发展的安全关。一是要开展新能源汽车安全专项排查,二是要健全新能源汽车安全标准规范体系,三是要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

一、开展新能源汽车安全专项排查

开展新能源汽车安全专项排查,发挥新能源汽车监控平台的作用,完善安全预警机制,确保安全隐患及时消除,保障新能源汽车的安全运行。

9月4日,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发布《关于开展新能源客车安全隐患专项排查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到,各新能源客车生产企业应于2018年10月底前完成新能源客车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9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关于发展中心发布了《关于开展新能源乘用车、载货汽车安全隐患 专项排查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到,各新能源乘用车、载货汽车生产企业应于2018年10月底前完成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同一个月内,工信部连续两次发布通知,督促各新能源汽车企业均在2018年10月底前完成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排查工作,这是工信部对于近期不断发生的多起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作出的表态。

各新能源汽车企业在2018年10月底前完成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形成书面报告,如实汇报安全隐患排查的组织情况、实施情况、存在问题及问题处理情况等内容,填写安全排查统计表,分别于2018年11月15日、20日前送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

如发现在排查工作中有弄虚作假、瞒报、虚报行为的,将视问题性质、严重程度上报工业和信息化部采取公开通报、责令限期改正,暂停或取消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等处罚措施。

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从新能源客车领域扩展到了新能源乘用车和载货汽车领域,除了少数的新能源专用车外,基本涵盖了新能源汽车行业。排查力度也比以往要强,在排查工作中,若有企业弄虚作假、隐瞒虚报,轻则公开通报责令改正,重则暂停或取消推荐车型目录、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等。这也给新能源汽车企业敲响了一个警钟,安全问题是底线,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必须保持的底线。

除此之外,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将联合有关单位,不定期抽查企业新能源客车、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货车监控平台预警体系运行情况,并将结果上报工业和信息化部。

二、健全新能源汽车安全标准规范体系

健全新能源汽车安全标准规范体系,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发布实施,健全充电设施的安全标准,完善充电设施的建设、运营、维护等环节的技术和操作规范。

针对近期的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中科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表示,“产品质量问题是近期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的主要原因,主要因素有电池产品测试验证不足、车辆使用老化过程中可靠性恶化、充电安全管理技术水平低下,以及部分产品在设计验证使用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守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新能源汽车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尤其是动力电池等安全的认识仍在不断深化,在产业成长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问题,国家更应健全新能源汽车安全标准规范体系,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更加健康地发展。

三、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

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配合有关部门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车保险、消防救援、年检、产品召回等制度,督促生产企业提高售后服务的保障能力建设,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安全运行水平。

经过国家政策扶持,以及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如今整个产业仍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应正视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在整顿行业秩序的同时,新能源汽车向前发展的方向不会改变,创新技术、与时俱进、攻坚克难,才能迎难而上,激流勇进。

作者:赖淑娜

分享到:

关键字:电动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