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先上榜,后落榜,这一切发生在3个月间。究竟谁在举报中国铅酸蓄电池行业老大?又因何事让其从环保“优等生”的榜单上突然消失?
对于一个奢望从低谷中走出来的学生而言,这确实是件尴尬的事儿——被通知为优等生,结果上领奖台时又被人从榜单中剔除了。
中国铅酸蓄电池行业龙头老大,在香港上市的天能国际(集团)就陷入了这样一次“上榜、下榜”的烦恼。
2013年1月14日,环保部对外公布了12家“符合环保法律法规要求”的铅蓄电池和再生铅企业名单。环保部表示,公示期内接受公众来电、来信、来访,并对所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和处理。
三个月后的4月16日,正式出炉的名单中只有10家企业。消失的两家企业正是1月份名单中排在第一、第二位的浙江天能电池(江苏)有限公司和浙江天能电池江苏新能源有限公司,二者所属项目是天能集团在江苏省沭阳县的一期和二期项目。
3个月内究竟发生了什么,行业老大的环保核查结果究竟如何,缘何突然从环保优等生榜单上消失了?
1%的企业自愿申报率
毫无疑问,优等生榜单的公布与近年铅酸蓄电池“坏孩子”的形象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用在新能源汽车、摩托车的启动电池和电动自行车上的铅酸蓄电池,因铅污染难消等原因,一直饱受争议。近年多地频发“血铅”超标事件给该行业蒙上了阴影。
从2011年开始,一场休克疗法式的整顿席卷全国铅酸蓄电池行业。当年5月环保部发出通知,要求“加强铅蓄电池及再生铅行业污染防治工作”(具体参见南方周末2011年6月2日《肃铅风暴》)。
一年后,工信部和环保部公布了《铅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对企业年生产能力进行了限制,新建项目和已有项目不得小于50万和20万千伏安时,并要求企业在2013年12月31日前满足准入条件。
两年专项行动后,一度存在三千多家的铅酸蓄电池企业数目锐减。为了让“优等生”脱颖而出,2012年3月,环保部发布了环保核查工作的通知和《铅蓄电池和再生铅企业环保核查指南》。核查程序包括,企业自查、省级环保部门初审、专家资料审查、督查中心现场检查。
这份纲领性的指南包含了十项验收条件,包括建设项目(新、改、扩建项目)环评审批和环保设施竣工验收、污染物排放达到总量控制、无重大环境安全隐患且核查时段内未发生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