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绿色能源推动粤港澳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能源网 发布时间:2018-10-24 浏览:

10月23日,海风轻抚,一桩桩崭新的充电桩整齐排列在港珠澳大桥的人工岛上,举世瞩目的“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举行开通仪式。9年来,大桥的建设、开通,离不开南方电网提供强劲的电力支撑。

供电“双保险” 助大湾区可持续发展

早在港珠澳大桥于2009年12月15日正式动工以来,南网广东珠海供电局便成立了港珠澳大桥供电专项服务小组,9年间一直跟随建设进度及时满足各项用电需求。

其中,为进一步提升对大桥供电的可靠性,广东电网公司在人工岛上布局建设110千伏港珠澳大桥人工岛输变电工程。该工程2017年11月竣工,投产后与珠海电网主网可靠连接。“变电站顺利投产,为后期调试争取了时间,为港珠澳大桥年底按时通车创造了条件。”时任港珠澳大桥管理局交通工程部副部长孔雷军说。

据悉,人工岛变电站与大桥专用变电站互为备用,形成了2套220千伏带110千伏变电站的手拉手式“双保险”供电的可靠性。珠海供电局基建部项目经理刘颖解释,该工程主要承担对人工岛及港珠澳大桥本体工程的供电任务,同时为粤港澳三地的综合运输体系和高速路网提供电力保证,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科学发展。

多种科技创新 保“超级工程”可靠供电

提高供电可靠性是对“超级工程”的电力承诺,也是南网的一贯追求。作为大桥配套设施,这20多公里的供电网络实现高标准、高规格,自设计开始便考虑各种影响因素,人工岛输变电工程全部敷设10千伏线路网架。

“当初,输变电工程敷设的2路线路网架电缆必须经过施工便桥上岛,但施工便桥仅有一条极为狭小的电缆沟,”刘颖介绍,“在这么小的空间里,是无法布置常规电缆中间接头的。当初建设难度不小。”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珠海供电局团队走访广东省内外多个大型桥梁项目,最后选择了MMJ”(电缆头模注熔接)技术。“该技术大大节省施工占用空间,工艺质量高,稳定性强,进一步降低电缆设备运行风险。”刘颖自豪地说,首次应用于桥梁项目上的“MMJ”技术,不仅填补了本地行业空白的一页,还为业界提供了极具参考意义的案例。

此外,为了保障供电可靠性,珠海供电局还采用网络备自投的方式,解决了公用变电站和专用变电站110千伏备自投无法满足线路N-1(供电安全准则),真正实现了供电双保险。

这些“量身订造”的输变电工程,提升了供电可靠性,为港珠澳大桥保驾护航。

绿色能源推动粤港澳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港珠澳大桥通车在即,由广东电网建设完成的7个360千瓦的充电桩已经整齐排列在港珠澳大桥的人工岛上,为往来的车辆准备好绿色能源。

珠海供电局计划建设部配网业主项目部项目经理李文晖透露,本次安装的充电桩含有交流充电桩和直流充电桩,其中直流充电桩是快速充电桩,除充电速度快外,更适应目前在珠海上路的新一代钛酸锂电池公交车。

“充电桩可实现不同车型充电5-10分钟行驶80公里,充满电可行驶150公里。”李文晖介绍道,为应对大桥及人工岛外海多雨的使用环境,所有充电桩都达到了IP54防水等级设计,能防水耐高温、隔绝粉尘。“这些充电桩还具备自动断电功能,以保证其更加安全地为往来车辆提供充电服务。”李文晖细心补充道,“我们还统筹考虑了三地电动汽车标准,满足三地车辆通用的需求。”

据了解,港珠澳大桥上的充电桩进一步促进和推动了珠海澳门完善绿色公交网络以及新能源产业建设,也为港珠澳三地进一步推广电动汽车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加速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

分享到:

关键字:电力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