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文脉,吴韵汉风,伴随着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的激昂步伐,中国能建规划设计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简称 “江苏院”)满怀责任与激情,走过了光荣而辉煌的六十年征程。
一甲子倏然斗转,时光雕刻出一道厚重而深刻的轨迹:从初创时的小设计室到屹立于强手如林的电力建设大军,位列全国勘测设计企业综合实力百强、入围ENR “中国工程设计企业60强”、雄踞江苏省勘察设计企业综合实力首位,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无不体现了江苏院锐意进取的强劲实力;从专注于单一的勘测设计到横跨发电、电网、新能源、配网、建筑、市政工程等多个领域,提供规划、咨询、勘测、设计、总包、投资等全方位服务,并以江苏省能源规划研究中心的铭牌成为省能源局的高端智囊,无不彰显了该院攀爬新高的奋勇姿态;从局限于省内市场到扬起“守土有责,造船出海,扩疆强企”的风帆,向省外延伸,向海外布局,足迹遍及亚洲、非洲、欧洲、拉美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无不彰显了该院登高远望、海纳百川的战略视野。
江苏院在能源建设事业的辽阔时空,开出了一条腾飞之路。
星火燎原 创新创效铸精品
艰苦创业万里路,斗转星移六十秋。1958年9月28日,南京汉中路1号几间简陋的井字楼里,建院之初的先行者,开始了筚路蓝缕的拓荒之旅。江苏院老职工忆当年,每承接一项工程,机务、电气、土建、线路、勘测,几乎所有专业齐头扑上,他们在临时搭建的简易工棚里,日日埋首至深夜。在那集体干劲与热情迸发的年代,江苏院率先承担了2.5万千瓦机组、省内跨江110千伏送电线路。
此后,该院不断开创历史上的“第一”:1977年,承担天生港发电厂第五期扩建2台12.5万千瓦机组工程设计,首次进入大容量、超高压机组设计领域;1989年,参与安徽繁昌至无锡斗山线路500千伏送电线路设计,首次涉足500千伏电压超高压等级;1996年,承担苏州工业园区华能电厂一期2台30万千瓦发电机组设计,首次直面独立设计30万千瓦容量的挑战;2004年,承接500千伏南京三江口大跨越工程设计,开创性地应用多项先进技术,成就了当时国内最高、跨距最大的钢管结构大跨越工程……
六十年来共完成发电工程设计380台,送电线路设计1033项,变电工程设计644台主变,完成工程测量4863平方千米,工程地质钻探5085202标准米。率先进入国内百万发电机组、特高压输变电、智能电网、智慧能源等领域,完成了世界领先的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百万机组的设计,实现了燃机项目从分布式能源到全球最高容量H级燃机各种机型的全覆盖、国内110~1100千伏所有电压等级交直流输变电工程领域的全覆盖。
一批国家重大、典型、示范及前瞻性工程孕育而生:巢湖电厂2台60万千瓦机组,引导“发电设计革命”;句容电厂2台100万千瓦机组,10项技术为国内首次运用;世界电压等级最高、容量最大、控制最复杂的UPFC工程,为电网加装“智能导航”;国家电网输变电设计竞赛中先后13次夺魁,南网“金点奖”大赛3次捧金杯;设计了国内首个投运的渔光互补光伏电站、国内轮毂最高叶轮直径最大的风机工程,国内最大规模电网侧储能系统项目;参与构建国内首套大规模源网荷储协调控制系统……
铸造精品工程的背后,江苏院科技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科技强企是企业振兴的必经之路。”该院总工程师王作民表示,“我们对超超临界百万千瓦级机组、特高压输变电、智能变电站、智能配电网、新能源发电、分布式能源、园区智慧能源、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电力工程三维设计、3S、智慧勘察等核心技术的不断攻坚,成就了江苏院‘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这一张荣耀的名片。”
秣马厉兵 激流勇进拓疆域
进入新时期,能源形势瞬息万变。江苏院党委书记、董事长蔡升华谈道,“传统的勘测设计和总承包市场开发的难度不断增大,国内电力建设投资规模有所下降,竞争却日趋激烈,收费标准持续降低,对于市场主体而言,如若故步自封,则意味着停滞不前。”
面对电力建设的云涌风起,江苏院坚定地走出传统业务的“舒适区”,以奋进拓展的姿态,走上转型跨越的新长征路。
在市场开拓的过程中,江苏院深化以市场为导向的机构改革,进一步完善四级市场开发体系。开展总承包业务,是中国能建江苏院转型升级的主战场。从1995年介入至今,该院的总承包业务类型已从单一的发电项目向各个业务板块延伸,涉及电力、钢铁、石油化工、市政交通等多个行业,并在海外项目运作与执行中,彰显了该院日趋健全的项目管理水平。在建的阿富汗马扎里沙里夫中低压配网总承包项目、菲律宾伊利甘20兆瓦(NET)发电工程总承包项目、尼日利亚供货安装总承包项目都已迎来施工安装的关键阶段,收官在即。
新型业务与非电业务则带动了业绩的新增长点。经过多年的密切跟踪和技术营销,江苏院积极介入多能互补、储能电站、主动配电网、园区智慧能源、分布式光伏、微电网、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等新领域并取得实质性突破。非电业务则从服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起步,在探索、突围中寻求电力与交通“联姻”的契机。
为推进前瞻性项目的实施,江苏院优化生产组织方式,注重专业技术传承,培养跨专业技术能力,加强核心骨干队伍建设。
从2016年起,为解决综合能力适应发展需求的问题,掀起了一轮为期三年、每年一项“计划”的“能力建设”高潮:“登高计划”旨在促进中高级管理者的综合素质与管理能力迈上新台阶;“远航计划”致力于提升国际市场开发能力和海外项目执行能力,为国际业务“扬帆远航”加油蓄能;“金钥匙计划”则提供了一份项目管理人才培养和知识储备专项培训“大餐”,推动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向专业化、市场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蔡升华谈道,“新时期任重道远,我们将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高质量服务为依托,围绕‘清洁、高效、智能、互联’目标,开展符合国家能源政策与电改方向的市场业务,为转型升级再建新功。”
薪火相传 匠心初心谱新篇
风移影动,斗转星移,时光凝练成一个甲子年,诉说着江苏院六十载的风雨兼程,时光承载了几代人的希冀,照耀着江苏院人初心不改的奋进路。
艰苦卓绝的优良传统一脉相承,励精图治的开拓精神不断传递。老一辈于简屋陋室与风餐露宿中立起的傲然风骨,成为转型期江苏院人最朴素真挚的力量源泉。即便在设施条件日益完备的今天,双脚丈量土地、双手描画银线依旧是成就伟业的浪漫源头:他们挑灯夜战、日夜轮回,战高温、抗严寒,只为用心做好每一项服务;他们在浩瀚的戈壁深处坚守四年,只为等待最终的“拨云见日”;他们向海拔最高的特高压线路塔位进发,只为让每一杆塔基准确伫立;他们在异国他乡四处奔走,将思乡情压在心底,只为将江苏院的品牌植入到更远方。
以“初心”传承,更以“匠心”治企。已“解甲归田”的江苏院老职工写下寄语:团结奋斗几代人,卧薪尝胆铸雄心,而今驾驭高科技,策马扬鞭永奋进。如今,这支高素质、高水平、专业化、年轻化的团队正遵循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现管理能力的飞跃。
站在新的征程上,踏着时代的节拍,江苏院打造国内领先的科技型、管理型、现代化工程公司的梦想之旅已经拔锚启航。未来之路,任重道远,江苏院将坚持“适应新常态、构建新机制、打造新优势、跨上新台阶”的发展之路,不忘初心,坚守匠心,发扬雄心,一张蓝图绘到底,继续书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