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徐州市推进综合能源服务全产业链持续健康成长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徐州日报 发布时间:2018-09-2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9月20日,2018年淮海经济区(徐州)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发展论坛在我市召开。此次论坛旨在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指示精神,践行能源“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理念,以能源变革推动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

淮海经济区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区域经济组织之一,在北抵泰山、南到淮河、西接中原、东襟大海的广大区域内,20个地市具有能源禀赋“以煤为主”、气候环境“四季分明”、用能需求“冷暖两旺”、产业结构“整体偏重”的共性特征,具备在综合能源服务领域开展广泛合作的深厚基础。随着各地系列支持政策的出台、能源高效应用技术的日趋成熟、投融资服务手段的日益丰富,淮海经济区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本次论坛立足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区位优势和辐射作用,着力构建综合能源服务良好的资源共享、交流协作和宣传推广平台,推进综合能源服务全产业链持续健康成长,对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能源生产消费革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协同发展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徐州作为国务院批复确认的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工业基地和交通、电网、管网枢纽,有着1000余年的煤炭利用史、104年的电力发展史,2017年煤炭消耗量达4226万吨,占全国的1.1%,全年外送电量285亿千瓦时,是全国外送电量最多的城市之一。随着地区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生态环保硬约束的不断增强,单位GDP能耗偏高、电能消费比例偏低、粉尘废气排放严重等矛盾凸显,以清洁低碳方式解决多元化能源需求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去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徐州,作出了“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必须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做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大文章”等重要指示,为徐州能源变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全市上下迅速形成推进能源生产消费革命、加速经济发展动能转换的广泛共识,凝心聚力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全面深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综合能源服务作为以电为纽带联结多能互补、节能减排、智慧能源等领域,融合基础建设、智能制造、金融物流等多种业态的现代服务业平台,必将成为推进上述战略落地的重要抓手。

长期以来,我市将综合能源服务纳入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和全市产业总体布局,聚焦于全社会能效提升,坚持规划引领、政策引导、市场运作、产业推动,在全市推进开展综合能源服务探索创新。出台了市级智能电网规划建设、新能源产业发展、电能替代实施、电力营商环境优化等支持政策;与省电力公司密切协作,组织市供电、发改、经信、交通、环保等部门,集聚“政产学研用”资源,加强能源、信息技术研发,优化商业金融运作模式,彰显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四新”经济智慧特征。今年以来实施建筑、交通、工业领域电能替代燃煤、燃油重点项目170个,减排二氧化碳84万吨、二氧化硫等污染物7800吨。泉山民健园社区等“煤改电”清洁采暖试点取得良好经济社会效益。全市清洁能源发电装机超百万千瓦,有力支撑绿色低碳发展。全市节能降耗、多能互补等综合能源服务项目居全省前列,强力拉动新能源、信息化、智能装备制造等实体经济。贾汪潘安湖科教创新区、宜家家居、检验检测园等项目初步形成了园区、工业、教育、商业各领域的清洁智慧用能示范样本,推动降本增效、优化营商环境,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能。同时,作为新兴业态,综合能源服务的专题支持政策研究有待深入开展,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机制仍需完善,契合徐州地区乃至淮海经济区环境和资源禀赋的技术路径和商业模式有待进一步成熟,亟须建立良好的资源共享、交流协作和宣传推广平台,加强政策研究宣贯和技术、商业模式等研讨,强化纵横向协作,整合优势力量,推动综合能源服务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加大对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从政策支持、投资环境、资金保障等方面着手,谋划打造“一条龙”式的保障体系,推动全产业链持续快速发展,实现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在徐落地。同时,依托中心城市区位优势,与周边地市和综合能源服务业界密切协作,共同构建综合能源服务的区域化、集团化发展格局,为深化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分享到:

关键字:综合能源服务 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