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部件不强,则汽车产业不强。今年发布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研究》表明,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在动力系统方面,核心零部件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但多集中于中低端产业链,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较大的市场基本上被外资企业垄断。
为了摆脱汽车产业受制于人的局面,以北油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天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油电控”)为代表的一批自主零部件企业始终为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不懈努力。9月14日,在北油电控60周年华诞及天津新工厂的落成庆典仪式上,花样年控股集团董事会主席兼北油电控董事长潘军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站在60周年的新起点上,北油电控将继续专注自己的强项,做精、做专、做深、做强,致力于把北油电控打造成我国零部件企业的“百年老店”。
■抢占高压共轨技术制高点
在能源和环保压力下,汽车产业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秘书长邢敏强调,内燃机不仅不会退出历史舞台,而且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首先,内燃机的热效率有望再提升,达到50%;其次,国六排放标准下的内燃机将接近零排放,内燃机已成为高端智能产品;第三,随着电气化与内燃机的深度融合,其性能和效率将得到不断提升。
在内燃机产品中,柴油机的寿命比汽油机高出1.5倍,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动力性和可靠性,除了在汽车上应用外,还是工程机械、电力、农业机械和军队装备的主要动力来源。
据潘军介绍,燃油喷射系统被视为内燃机的“心脏”,其决定了汽车的节能减排性能,而高压共轨系统则是共轨柴油机的“心脏+智能执行器”。2017年7月1日,我国全面实施柴油机的国五排放标准法规;2020年,柴油车的国六标准即将实施。排放法规的加严,使高压共轨产品的市场需求剧增,机械式喷油系统需要全面转型为电喷式高压共轨喷油系统。如果不能自主掌握高压共轨系统技术,我国柴油机产业将长期处于受制于人的状态。
前几年,在汽油机从机械式喷油系统全面转型升级为电控喷油系统时,由于自主零部件企业未能及时跟上产业升级的步伐,中国汽油机燃油系统产业几乎整体出局,在核心产品的制造和创新能力上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因此,当高压共轨系统成为柴油机技术的制高点时,以北油电控为代表的自主零部件企业志在必得。
■收购始于情怀
据了解,北油电控创立于1958年,前身是北京亚新科天纬油泵油嘴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亚新科天纬”),是国内大型燃油喷射系统制造厂商之一。为响应京津冀一体化企业外迁,北油电控已全部搬迁至天津武清区汽车产业园区,新工厂已于2018年7月正式投入运营。
“最初决定全资控股北油电控,是被这家拥有60年历史制造企业的情怀所打动,后在保留原有业务的基础上进行全面重组。”潘军告诉记者,从1958年北京丰台区农业机械修造厂起步,到2018年花样年集团实现100%控股,历经半个多世纪风雨的北油电控始终秉持着专注的精神,围绕燃油系统产业的发展不断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形成了自己深厚的技术积淀和优势。
柴油机还有很长的生命力,绝不会在短期内退出历史舞台,在柴油机产业迎来转型关键期之际,必须自主掌握高压共轨系统技术。“我们不造车。”潘军强调,作为发动机核心零部件供应商,未来北油电控不仅不往上游发展,还将继续向下游延伸。
■要有超前性加强技术储备
据潘军介绍,在研发领域,北油电控以精英人才为核心,打造了一支专业性强、完善的设计与研发团队;与国内国际顶级高校及咨询研究机构合作;积极组织实施自主正向开发,在电喷系统领域拥有专利26项,公司被评定为“北京市级技术中心”,承担国家课题3项。
在制造能力方面,北油电控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加工设备200余台,受过国内外培训的各类技术、管理等专业人员达400余人;设置了严格规范的项目管理机制,搭建了合理的团队结构和标准的业务流程;设置了项目管理机制,责权分清,节奏合理。
在产品品质方面,北油电控不断提升产品测试能力,并在人员、设备和体制三方面同步推进严苛的质量控制,2018年7月通过了德国莱茵公司质量体系第三方认证及相关ISO环境管理体系第三方认证,已形成了全面、协调、运行有效的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
目前,北油电控的自主电控高压共轨产品已经通过了国五阶段排放认证,公司投入批量生产的车用国五阶段、非道路T3阶段的高压共轨产品覆盖发动机轻、中、重型全系列,已与潍柴、玉柴等近30家主机厂成功配试。
“天津新工厂已经落成,依靠全新的智能化生产线和数字化车间、专业的研发队伍和母公司强大资金支持以及多年的制造经验,北油电控将不断提升研发水平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力争在燃油喷射系统这一细分领域形成自己的‘流派’。”潘军如是说。
■站在历史新起点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在庆典上表示,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已取得了长足进步,无论是给主流合资品牌还是重点自主品牌车企的配套比例都显著上升,年均增幅大于10%,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在核心技术方面还有短板。
据不完全统计,博世、德尔福、电装等跨国零部件巨头几乎占据了近85%的市场份额,中国零部件企业的生存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与考验。与其被动改变,不如主动出击,具有40多年燃油喷射系统制造经验、60年市场积淀的北油电控将与合资品牌同台竞技,以打造中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燃油系统供应商作为其在新时期下的重要历史使命和担当。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潘军坦言,民营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迅速、成果显著,但不少企业因发展过快而忽略了对核心技术的掌握,未能建立起核心的技术团队以及流程体系。在他看来,迎来60岁生日的北油电控已经站在了历史的新起点上。
“实现汽车产业的由大变强,首先要掌握发动机核心零部件技术,自主构建从关键零部件到发动机整机的配套体系和创新体系,在市场中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零部件品牌。”潘军表示,在自主创新这条道路上,北油电控从未止步,未来将继续专注于自己的优势领域,以打造百万套燃油系统生产基地为目标,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建设汽车强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