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随着光伏行业的不断发展创新,渔光互补模式已在多地实践。尤其是“领跑者”计划实施以来,渔光互补的水上光伏电站建设项目日渐增多,“光伏+渔业”在全国各地落地开花,助推农业、农村、农民发展创收。
国家能源局曾提出“光伏发电要因地制宜,南方多水域地区推广水上光伏电站大有可为”。据统计,近两年,我国已建和待建的光伏“领跑者”项目中,利用水面打造的基地装机规模超过10GW。
“渔光互补”是一种新型光伏发电形式,是将渔业和光伏发电结合在一起,通过在水面上设立电池板,建立小型发电站,水面下养殖鱼虾,达到养殖和发电有序结合的模式,从而实现了“上可发电、下可养殖”的模式,实现一地两用。在“水上光伏,水下鱼虾”的空间阵列当中,光伏板为水中鱼虾提供了良好的遮挡作用,夏季水上遮阳、水下降温,冬季抵挡快速降温、防止霜冻,实现了渔业养殖和光伏发电互补。
协鑫句容绿色新能源小镇在新能源田园综合体示范区中率先试水的“渔光互补”项目,近4000平方米的原生水域上建设了面积约660平方米、功率为60kW的漂浮电站,每天可产生约240kWh的清洁电力供会客厅及周边建筑使用,该漂浮电站的应用每年可节约标煤32吨,减排二氧化碳87吨,具有显著的环保效益。鱼塘放水之际,成片的光伏板在阳光的映衬下泛着蓝光,静静站在一旁,偶尔能听到鱼儿游动时鱼尾拍击水面的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