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7月5日,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登记车辆数量首次突破100万辆,标志着我国新能源汽车监管正式跨入‘百万级时代’。‘百万级’的接入量是新能源汽车行业领域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百万辆新能源汽车且定期公开的运营数据,在国际上也是空前的,对行业数据的监测与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在日前的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成立一周年媒体见面会上,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秘书长、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王震坡公布了这一消息。记者注意到,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中心大屏实时显示: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登记车辆为102.5万辆,累计运行134亿公里,累计碳减排298.7万吨。
■监管数量占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半数
据了解,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为199万辆,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上的车辆数占全国新能源汽车全部保有量半数。据王震坡介绍,2017年1月1日之后销售的新能源汽车已经全部接入监管平台,在此之前销售的车型主要是不符合《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GB/T32960的要求,未能纳入。目前企业正在想办法促使老旧车型符合国标以便纳入平台。
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是工信部委托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针对新能源汽车运行监管而建立的,2017年1月正式运行,此平台是全国乃至全球首个国家级新能源汽车监管平台,由国家、地方、企业三级系统架构组成。目前平台注册企业523家,过检企业355家,车型5159个。
在此基础上,2017年7月18日,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宣布成立。此联盟是由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中心、新能源汽车制造商、零部件供应商、互联网应用服务商、科研机构、相关社团组织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联合性、非盈利性社会组织。联盟定位为新能源汽车大数据共享的纽带和桥梁,致力于统筹整合、开发利用新能源汽车数据资源,建立大数据研发基金,切实推动新能源汽车大数据挖掘分析工作,为政府、企业、公众提供高品质数据服务。
■新能源汽车评价指数面世
除了对新能源汽车运行的监管,在今年年初的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年会上还发布了“新能源汽车评价指数”,并公布了具体算法,目前已对京津冀地区的评价指数进行了初步分析,形成了一定的成果。王震坡详细介绍了新能源汽车评价指数体系,他说,基于百万辆级运营数据创建的这套评价指数体系,也属国际首创。
王震坡指出,当前对新能源汽车的性能测评主要依据试验场数据,而非车辆运行数据。基于此方面的考虑,联盟依托监管平台百万辆汽车的运行数据资源,整合不同企业、不同运行区域、不同运行条件、不同路况车辆行驶数据,结合车辆的运行使用状态数据,打造了针对车辆的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环境适应性进行星级打分的评价体系。
据了解,此评价指数体系测算出的目前新能源汽车全国平均指数是81分。王震坡说,各家企业可依据联盟推出的算法和基础数据对本企业车辆的评价指数进行计算,对照平台发布的全国指数的平均值,找到本企业的优势和缺失,以更好地生产出符合国家标准的车辆。
联盟执行秘书长李阳表示:“联盟成立一年来,依托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始终秉承‘数据服务于行业’的理念,开展了大数据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接下来将与行业内人士共同推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溯源、新能源汽车评价指数等方面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