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国家电投助力打好藏区脱贫攻坚战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 发布时间:2018-08-29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以前上山都自己找路,现在有路了,方便很多。帮忙给工地干活,赚钱还能顾家,光伏电站建好了,我们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甘孜藏族自治州乡城县正斗乡的藏民阿珠大叔说道。

他口中的光伏电站,正是国家电投集团四川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投四川公司”)负责的石渠县光伏扶贫项目。项目选址在太阳能资源丰富的甘孜州乡城县正斗乡异地建设。

甘孜州石渠县是四川省最偏远的县之一,也是全省平均海拔最高的县,境内平均海拔4526.9米。受特殊的地理、环境等因素制约,石渠县经济社会发展滞后,自然灾害频发、返贫率高,扶贫开发工作任务异常艰巨。

近年来,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以下简称“国家电投”)积极履行央企社会责任,切实贯彻中央扶贫开发会议精神,针对四川藏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在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龙、石渠、色达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等县,实施了“集中开发、收益共享”为特色的光伏扶贫工程。

今年下半年,该批光伏扶贫电站建成投运,四川甘孜、阿坝藏区11649名无劳动能力(包括残疾人)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已经开始分享项目的收益。

因地制宜,与贫困群众共享光伏发电红利

贫困人口比重大,分布较广、较散是四川藏区各县的普遍情况。而光伏电站建设选址则需要重点考量太阳能资源富集程度以及配套的交通、电源送出通道等客观条件,常规的分散式光伏发电系统在高原藏区弊端明显。这就导致建设条件优良的区域和需要扶贫的群众所在区域难以统一。

面对这一矛盾,国家电投积极响应甘孜州政府提出的“集中建设、异地扶贫”方式来破解难题。通过充分论证,选择最科学的地点建设光伏电站,确保效益最优。

同时配合地方政府精准锁定扶贫对象——将项目对口县“适宜通过光伏扶贫脱贫”的贫困人口登记造册,纳入名录规范管理,将光伏电站产生的收益按既定分配方式、准时发放到扶贫对象手中,让他们分享到光伏产业发展的红利。

石渠县光伏扶贫领导小组将扶贫建档立卡系统中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包括残疾人)纳入光伏扶贫范围。国家电投按照《四川省光伏发电扶贫实施意见》的指导原则,将电站一期建成后的发电销售所得优先保证3601名扶贫对象每年的收入增加,在电站运行20年内每人每年可以获得扶贫款1000元。

甘孜州色达县、新龙县与石渠县情况相似。色达县位于甘孜州西北部,经济总量仅占全州的1/40。统计数据显示,色达县总人口为4835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达15868人——全县每3个人中就有1个人属贫困人口。新龙县位于甘孜州中部,全县总人口五万余人,纳入光伏扶贫的对象共计4975人。

国家电投四川公司经过考察研究,也将两县光伏扶贫电站建在乡城县正斗乡境内,三个项目“集中连片、打捆送出。”通过本次异地建设光伏扶贫项目,石渠、色达、新龙三县受益群众分别为3601人、3358人和2254人,共同分享到了光伏发电红利。

迎难而上,助力四川藏区脱贫攻坚

石渠、色达、新龙三个光伏扶贫项目是四川藏区扶贫总规模最大、总扶贫人口最多的高山光伏项目,场址所在的甘孜州乡城县正斗乡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国家电投目前建设的海拔最高的光伏电站。

两个“最”凸显了项目建设的艰难。

回顾高原上开展光伏扶贫项目建设的过程,国家电投基层建设者们还历历在目:施工点昼夜温差大、空气稀薄、路途遥远、供水困难。项目开工以来,先是冰雪接着是雷雨。从最近的县上来,要开四五个小时的盘山窄路,而且很难找到能连续直行五百米的路,平均十分钟大大小小的弯要拐近60次,不仅如此,路上还有随处可见的落石和塌方。

2018年6月28—29日,石渠县30MWp、色达县30MWp、新龙县20MWp光伏扶贫电站相继并网成功发电,一举实现“三连投”!石渠、色达项目仅用两个多月,新龙项目历时仅一个多月。再一次刷新了国家电投四川公司光伏建设速度。

国家电投四川公司的光伏扶贫项目规模由此跃居全川前列。石渠、色达、新龙的三个光伏扶贫项目多年平均年发电量分别为4805.8万kW·h、4805.8万kW·h、3203.9万kW·h,年利用小时数均为1601.9小时,惠及三县贫困群众共计达9213人。

为了使更多的困难群众尽快享受到光伏扶贫的收益,国家电投还积极帮助同行企业,将自有的送出通道提供出来,帮助在乡城正斗投资建设光伏扶贫项目的通威、联合、晟天等新能源企业光伏扶贫电站及时上网,保障了扶贫对象按时获得收益。

四川藏区光伏扶贫事业任重道远,就在甘孜州三个光伏扶贫项目建成投运前一个月——2018年5月,国家深度贫困县名单正式公布,四川省有45个县在列,甘孜州有17个县、阿坝州有13个县属于深度贫困县。

目前四川公司正在集团公司“建设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企业”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努力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支持,在甘孜北部采取“高海拔、多能互补”模式对水、风、光资源进行综合性集中开发,进一步利用好藏区资源,构建产业化优势,使其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造福更多的藏区困难群众。

分享到:

关键字:国家电投 光伏扶贫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