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博瑞GE并不能引领吉利在新能源市场突围

作者:道长 来源:文武车道 发布时间:2018-05-3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在传统动力市场获得丰收后,吉利已经开始迫不及待的进军新能源车市。不过,不同于长城、长安的低调,吉利汽车总是给人一种“打鸡血”的形象。

5月28日,吉利新能源战略发布会暨博瑞GE上市仪式在宁波举行。吉利汽车表示:立志成为中国新能源节能技术的引领者,让豪华车上才匹配的技术在吉利汽车上触手可及。

在新能源市场,吉利近些年并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车型。比亚迪、北汽、上汽等自主品牌显然要比吉利在新能源市场受欢迎的多。当然这主要是吉利汽车在新能源市场布局的车型较少,缺乏一定的竞争力,那么这次博瑞GE的到来能否让吉利在新能源市场掀开新的一页呢?

在发布会上,博瑞GE的价格正式公布,其中MHEV轻混车型的价格区间为13.68-17.98万,而PHEV插电混动车型的价格区间为16.68-19.98万元。当前博瑞GE的外观、内饰以及配置都已经被众多媒体曝光,本文就不多做分析,而笔者要说的是消费者在购买博瑞GE时的几个主要关注点。

首先是想要上绿牌的消费者就不要考虑MHEV轻混车型了,插电混动车型倒是可以。而MHEV轻混车型的主要关注点在节油上,在上市之前的博瑞GE“一箱油挑战1200公里”京沪极限之旅中,这款车的实测平均百公里油耗达到4.3L,另外其百公里加速仅为8.9S。不过这个成绩和传统燃油车相比都没有什么亮点。

例如我们刚刚收到消息,荣威i6在上海举行的一个节油活动中,共计行驶72.7公里,花费2.13 L油,百公里油耗不到2.96L。此外,在名爵ZS曾经举办的节油大赛中,也有车主跑出过百公里2.13L的成绩,而雅阁混动车型此前给出的成绩也仅为2.8L。由此来看博瑞GE的MHEV轻混车型节油效果并不明显。而前文中提到的吉利要 “立志成为中国新能源节能技术的引领者”,恐怕当前能做到的也只是“立志”两个字罢了。

接下来再看看博瑞GE的插电混动车型,这款车的动力组合由1.5T三缸发动机、电动机、电池组和7速DCT混动变速箱组成。系统综合最大功率为192kw、最大扭力425牛米,百公里加速时间为7.4秒。从数据上来看,并没有多少优势。要知道已经在北京车展亮相的秦Pro综合输出功率为 217kW,综合输出扭矩为 417Nm,百公里加速时间仅为 5.9 秒。

此外作为一款旗舰车型,博瑞GE还搭载了一台三缸发动机,如果是软连接的增程式车型还可以理解,然而在博瑞GE插电混动车型上的这台发动机毕竟还是要介入驱动的,因此对于性能还是有一定的影响。此外,三缸发动机在国内消费者心中已经是抖动的代名词,这势必会削弱博瑞GE插电混动车型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

最后还有一点要提的是,博瑞GE插电混动车型的电池组容量为11.3kWh,纯电的续航里程仅为60公里。即便是对于某些消费者来说可以满足日常需求,但是从行业水平来看仍然是落后的。例如比亚迪秦插电式混动车型的纯电续航里程最高已达100公里。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的调整,对于续航里程的要求也将更高。

其实早在2015年,吉利汽车便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的战略——"蓝色吉利行动"。其中的重点为:率先承诺提前全面实现2020年国家第四阶段企业平均5.0L/百公里燃油消耗限值;实现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吉利整体销量90%以上。

不过在2017年,吉利新能源销量仅为2.5万台,排名行业第十,新能源占据总销量的比重仅为2%,和之前所定的目标相去甚远。同时吉利汽车还主要依赖帝豪EV这款产品,但是这款车型主要靠曹操专车来走量,真正进入普通消费者手中的车辆并不算多。

而在今年北京车展期间,吉利汽车总裁安聪慧依然表示:吉利汽车坚持20200战略不动摇,新能源车占90%的目标也不动摇。这就意味着,到2020年,吉利旗下新能源车销量将达到180万辆。

为了实现这个远大的目标,吉利汽车在博瑞GE上市发布会上表示将在3年内推出30多款新能源和节能车型。并且吉利汽车将同时发力纯电、混动、替代燃料以及氢燃料电池四大方向。

不过随着新能源市场越来越多的竞品涌入,博瑞GE面临的诸多问题将会逐步被放大,作为当前吉利新能源主推的一款产品,博瑞GE所能贡献的销量并不会太多。当前来看,吉利想要在 2020年销量达到180万辆这个宏远的目标,依然让人感觉遥不可及。

或许对于吉利来说,有目标终究是好的,万一能实现了呢。

分享到:

关键字:吉利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