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6月6日上午,能源一号从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JKS.NYSE,下称“晶科”)获悉,其全资子公司---晶科能源美国有限公司与美国独立电力生产商sPower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太阳能组件供货协议,将为sPower提供1.43GW的高效太阳能组件。这一供货框架协议,延续了晶科与sPower之间强有力的战略关系。迄今为止,晶科已为sPower的光伏项目提供了超过800 MW的光伏组件,约合250万个光伏面板。该协议包含大量预付款项,有助于晶科扩大在美国和亚洲的产能。
当下,地区政策高风险趋势愈演愈烈,企业的全球化能力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评判指标。以全球光伏龙头企业晶科为例,它已构建起全球化的布局视野及强大的实战水平。纵观晶科,业务已遍及全球,海外营收也屡创行业新高。除了2016、2017连续两年保持全球出货量第一之外,晶科在包括美国、欧洲和拉美、中东非在内的成熟或新兴市场中的市占率也是首位,海外出口在公司中的业务比重超过70%。
当然,晶科为全球化布局也付出了代价。以去年为例,中国市场出人意料的火爆,让大部分光伏企业都赚得盆满钵满时,受限于产能及全球市场对公司产品的强劲需求,晶科为了维持产能均衡分配的原则,决意放弃大量价高且付款条件好的国内订单,因此让去年其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从原有的10%下滑至6%左右。不过,此举也换来了晶科全球平均市占率从9%到12%以上的佳绩。
晶科的全球化是怎么做的?笔者曾有幸参与到晶科全球的季度销售会议中,聆听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肤色高管们的发言。视频会议上,接入了不少未能到现场的海外营销负责人。全程英文的销售会上,晶科公司管理层主要讨论了产品、销售、财务、法务、订单执行、物流以及合规性等方面的现有状况、规划及挑战。大家畅所欲言、发言热烈,语言不是问题,文化也不成障碍。
成功的全球化,不仅体现在企业文化的统一上,还体现在成功的“本地化”上。在组建公司的海外办事处时,晶科只带极少数中国员工去当地,分公司的主体成员都是当地人。公司相信,只有给本地员工充分的信任,才能真正打开当地的市场。比如在产品和服务策略上,因为海外客户更关注产品细节和端到端服务价值链,所以晶科海外营销原则是把自己定位成从一家经营产品公司转变为经营客户的公司。本地员工组成的技术支持、市场营销、售后服务、商务管理团队,直接与客户进行互动。
同时,晶科也已成中国光伏行业在国际上的一张闪亮名片,企业品牌的全球传播力和影响力在世界舞台中不断渗透。从参与巴黎协定的公布,到德国B20峰会与默克尔总理等全球政要闭门畅谈,再到金砖国家工商论坛、达沃斯、博鳌、世行华盛顿能源会议、亚开行及亚投行的新能源发展会议,作为中国光伏行业的“全球发言人”,晶科始终坚持为推动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通过分享中国企业经验,全力推动全球能源的转型。
融合开放的企业文化下,利用全球规模和品牌优势,调度资源全球配置,善用本地化人才和本土化销售服务模式,晶科成功的全球化战略将使得这家巨头进一步扩大竞争优势,将也为同行提供发展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