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细数滇西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亮点

作者:齐立强 高田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18-06-0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5月18日,中国能建旗下的电规总院、东北院、中南院、西南院、华北院、江苏院、湖南院、广东院8家单位设计,广东火电参与建设的世界海拔最高、设防抗震级别最高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滇西北至广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全面投运。

该工程西起剑川县新松换流站,东至深圳宝安区东方换流站,线路全长1956公里,输送容量500万千瓦,计划年输送电量200亿千瓦时,相当于深圳年用电量的1/4。

工程建设过程中,中国能建各单位集中优势资源,开展科技攻关,技术创新亮点频现,硕果累累。

首次在特高压直流线路中采用直流线路与接地极线路垂直排列同塔架设技术,相比水平排列的共塔设计方案压缩约40米的走廊宽度,减少拆迁约6万平方米,减少土地资源占用和拆迁量,降低协议难度。

首次在特高压直流线路中采用“燕翅型”横担,优化后导线极间距由28米缩短为22米,而塔重基本无增大,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利用海拉瓦技术和最新高清晰度卫星影像、航片、地质遥感和GPS等高科技手段,对路径大方案的优化选择和局部方案进行了详细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出最佳路径方案,降低工程造价。

采取负保护角设计,降低雷击跳闸率。利用多种方法进行反击跳闸率的分析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全线杆塔采用负保护角设计,达到使特高压线路预期雷击跳闸率低于500千伏线路的目标。

确定经济合理的塔型规划。应用航片、DEM数字地面模型和输电线路优化决策软件等先进技术,采用动态规划原理,分风区、冰区进行了杆塔规划研究,在保证线路安全性的同时,有效合理地控制了工程造价。

铁塔全方位长短腿与高低基础配合使用。线路所经地区,地形复杂,山地、丘陵较多,铁塔全方位长短腿与高低基础的配合使用,有效地解决了基面开方过大的问题,达到少开方或不开方的环保目的。

分段差异化配置,提高绝缘水平。全线按分段差异化绝缘配置绝缘子片数和招弧角间隙值,通过提高接地极线路的绝缘水平,有效解决接地极线路的绝缘闪络问题,保障接地极线路乃至直流输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编制专项方案,攻克高难度施工技术难关。工程单基铁塔最重为306吨、最高铁塔高130米;横担长度约45米左右、单段横担起吊最大重量达到7.6吨,在全国同类型特高压施工中均较为突出,施工技术要求高。项目部组织专家进行反复论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施工。

中国能建严格遵守科学严谨的原则,加强过程管理力度,抓好事前指导、中间检查、成品校审等各个环节,开展精细化管理,确保了工程按时投运。

分享到:

关键字:特高压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