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从早期的寥寥无几,到如今的处处开花,汽车电动化势头已起。相信四十年前人们很难想象到大街上可以看到、买到新能源汽车。那时候中国轿车加上越野车年产量也不过5000辆,甚至比不上国外大车企一天的产能。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不但一步步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也成为了世界新能源,特别是纯电动汽车领域领跑者
1、市场进阶:从前期科研到产业化,2015年中国开始成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
2、政策引导:有奖有罚有开放,政策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大助力。
3、企业布局:格局三分,中国车企、新造车势力和外资车企都来搅动。
4、产品趋势:以纯电动为主,性价比不断提升,向智能化方向不断发展。
5、配套设施:充电桩越发重视质和量,使用体验升级。
新能源汽车逐步从科研进入投产阶段
石油输出国组织曾经的领导人艾哈迈德˙扎基˙亚马尼说过,石器时代的结束并不是因为没有石头了,石油时代的结束并不是因为没有石油了。在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下,社会必然要寻求更低碳高效的新能源方式。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和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几乎一半的石油需求要通过进口解决,而汽车恰恰是石油消耗大户。基于节能减排的考虑,中国将发展新能源汽车列为国家战略。
此外,发展新能源汽车还有实现“汽车强国梦”的产业意义。在这个新的领域,解去了传统内燃发动机等束缚,中国有望和老牌汽车强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中国制造2025》指出,新能源汽车是未来30年大力推动突破发展的十大重点领域之一。
从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开始有新能源汽车相关的科研计划在执行。2001年启动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中国以燃料电池、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为“三纵”,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驱动电机和动力蓄电池为“三横”,形成了“三纵三横”的开发格局。随着2007年《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出台,正式把新能源汽车划为一个独立的类别来规范生产,也由此从科研进入投产阶段。
最早生产出来的新能源汽车主要集中在公共领域的一些示范推广项目,例如2008年奥运会上接送运动员的电动客车,部分城市小规模采购电动出租车、电动公交车等。先期大多以政府、企事业单位为主导,示范意义多过实际应用。
随着产业逐步发展,2014年开始有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由此也开启新能源汽车元年。2015年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增长年,当年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整体汽车行业里的占比首次突破1%关卡。中国也在这一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2011年-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情况:
总体来看,2007年之前可以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孕育期,以科研项目为主。2007年之后进入落地期,开始有批量生产。2009年至2015年随着国家两轮推广示范应用工作,完成了新能源产业的起步,有了一定市场规模和产业基础。从2016年开始,政策法规日益严格,行业对技术品质要求不断提升,新商业模式涌现,由此进入行业的成长期。
政策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最大驱动力
中国在短时间内夺下并坐稳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第一大国的位置,归根结底最大的驱动力在于政策支持。为推广新能源汽车,中国建立了完善的从顶层设计到落地推进的整套政策体系。
早期推动力量主要为财政补贴。早在2009年,我国开始对指定范围内的新能源汽车给予购置补贴,在2009年发布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到:“启动国家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由中央财政安排资金给予补贴”;同年财政部发布《关于开展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对试点城市公共服务领域购置新能源汽车给予补助,由此拉开了新能源汽车补贴时代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