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新能源将成为中天科技第三极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18-05-1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近日,中天科技宣布今年在储能方面将以创新技术作为产业支撑,在电网安全与储能调频市场两个方向持续发力。2018年是中天科技进入新能源行业的第七年,面对制造产业升级的新挑战,中天科技目标将新能源板块打造成为科研创新、质量升级第三极的企业战略布局,与其传统优势产业通信、电网一并呈现企业“三足鼎立”的稳定态势。

新能源的发展与储能相伴相生。随着光电、风电等清洁能源规模扩大,储能消纳电力成为产业需要。自2017年《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储能产业已初步成型,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成为企业布局储能的关键考虑因素。

“材料的发展推动着锂电池的更新换代。”中天科技集团新能源产业链总经理曹红彬对记者说,“为进一步提升电池性能,提高储能电池安全性,我们一直在积极研发新一代电池材料。”目前,中天科技的方形磷酸铁锂电芯已处在行业领先地位,充放电能够达到8000次以上,实现了每天一充一放的情况下寿命超过20年,其商业价值可观。

据了解,中天在储能新产品上之所以多处发力,得益于中天集团完整的光纤制造和预制棒产业,第二代锂离子电池可从生产废料提取出高纯度硅材料,在大规模生产中可控成本是其一大优势。中天储能提前布局第二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硅碳负极材料。目前第一代产品已完成中试,比容量为450-500mAh/g,具备批量供货能力;第二代产品刚刚完成小试,正在导入中试。 曹红彬说,“我们计划在2019年投资1亿元建设年产3000吨硅碳负极产线,2021年新增5亿元投资扩产至10000吨。“

在研的第二代高比能量电池的项目主要是针对国家提出的2020年单体电池能量密度300wh/kg目标而提出的。“目前,300wh/kg项目循环性能达到500次左右,后期将继续联合材料厂家进行材料改性及应用优化。”储能研究所技术人员说。

携手国际企业,进军海外市场。目前凭借其技术与成本优势,中天科技与德国储能调频企业开展积极合作。尽管在2013年才进入储能行业,中天科技技术持续创新,科技专利贯穿了储能电池产业链,让新能源成为其布局里不可或缺的一环。其“自产自用”的模式不仅降低了原料成本,还促使集团业务有所拓展。

在进军国际储能市场后,发现英国、比利时、德国等欧洲储能调频市场发展迅速,并且在用户侧储能方面有着完整的商业模式。中天科技在技术过硬的前提下,研究市场后决定以保证电网安全和开拓储能调频市场为工作重点,并提出拟到2020年投资储项目1GWh。从用户需求来看,用户侧储能系统可以帮助实现电价“削峰填谷”,减少缺电停电风险,提供应急备用的解决方案。“面对江苏镇江等部分地区在迎峰度夏中有电力缺口状况,国家电网拟采用在配网侧、用户侧用锂电池储能解决。中天科技在这方面有较丰富的储能应用经验,在积极配合的参与其中。” 曹红彬透露,中天科技也会积极参与国网、南网储能调频服务。

多年来,中天科技在智能电网用特种导线、电力特种光缆、储能锂电池等领域不断进行新产品研发,拥有87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级新产品与专利,为国家通信、能源等行业在产品设计、设备制造、项目服务等方面提供强劲支撑。

中天科技计划在2018年实现智能车间的建设,期望到2020年全面建成智能工厂,此后接入工业互联网,引入区块链技术,与上海高校进行合作科研,实现“智能企业”建设。曹红彬介绍:“中天科技一直关注互联网和制造业的衔接,期望未来达到最高的境界——接单后智能系统就能够实现设计、采购、投料、制造、运输等全过程实时管控,客户通过特定授权,可以清楚看到所定购产品生产进度及管理,同时也会在线看到品质管控全过程。”

分享到:

关键字:中天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