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加快消除贫困,是全社会的共同愿望,也是中央企业的主动担当。
当前,精准脱贫已经到了克难攻坚的关键期,中国三峡新能源有限公司(简称三峡新能源)积极响应党中央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动员令,深度结合自身主业发展优势,探索出了一条扶贫新路径,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截至2017年底,先后投入扶贫与援助资金超过1亿元,实施扶贫项目超过100个,直接帮扶超过50000人,扶贫之力遍布27个省区。一项项扶贫举措瞄准贫根、对症下药,一个个扶贫项目帮民所需,解民所困。
定点扶贫解决老区危困
有效推进扶贫开发,首先就需要有一个好思路、好路子。“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谈到如何找到好思路、好方法实施精准扶贫,三峡新能源的回答是:从实际出发,把准脉搏下补药。
地处江西省中南部、罗霄山脉东麓的万安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三峡新能源定点帮扶的国家扶贫工作开发重点县。自2002年定点帮扶以来,三峡新能源始终以解决缺学前教育、缺文体活动、缺畅通道路、缺道路照明、缺垃圾处理等“五缺”问题作为扶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贫施策,精准发力,扶贫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为解决好当地留守儿童普遍缺失学习、缺少亲情、缺乏关爱的问题,三峡新能源先后投入200万元为五丰镇邓林村、枧头镇茅坪村、韶口乡大塘村援建3座留守儿童中心。如今,一座座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留守儿童中心已投入使用,成为贫困村300多名留守儿童的“保育院”,从此留守儿童的心灵不再孤单。谈及新建的留守儿童中心,邓林村村支书刘贵荣激动地说:“老表们一定要我转达谢意,感谢三峡新能源给村里做了一件大好事啊!”
产业扶贫培育“造血”功能
“要脱贫也要致富,产业扶贫至关重要,产业要适应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创新完善。”近年来,三峡新能源立足业务发展特点,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大力实施“产业富民”战略,帮助贫困群众走上可持续的自我发展之路。
河北省曲阳县地处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地区,2013年5月,三峡新能源总投资25亿元的2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落户曲阳县齐村镇。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三峡新能源在曲阳县建成了亚洲最大的山地光伏电站,探索打造出的“光伏+扶贫”曲阳模式备受欢迎。
产业扶贫的着力点在于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培育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离村庄不远的山上,五会村村民李进茹正和工友们擦洗光伏板,他们受雇于县里的一家劳务公司,老李告诉笔者,三峡新能源要求劳务公司必须优先雇佣当地的村民,很多在外打工的乡亲闻讯都回来参加电站建设。
据统计,曲阳光伏电站建设至今已惠及齐村、产德、孝墓3个乡镇10余个贫困村,使得10000余农民收入增加,扶贫效果显著。
精准扶贫回应百姓所求
“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哪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精准扶贫,抓住“精准”是核心,老百姓所急所需就是扶贫工作的发力方向。三峡新能源在民族地区扶贫举措聚焦扶到点上,帮到根上。
青海省海西州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居住人口以藏族为主。2012年11月,国家能源局确定由三峡新能源承担海西州无电藏区建设任务。2014年,经过摸排调研、建档记录、优选设备、项目建设等逐项落实,随着海西州都兰县果米村最后一户无电牧区的藏民家中通电亮灯,至此,三峡新能源负责承建的惠及格尔木市、德令哈市、乌兰县、天峻县、都兰县5个市县7152户,超过20000名各族牧民的独立光伏供电工程全面完成,各族牧民告别了世代无电的生活,无电记忆成为历史。
智力扶贫谋划长远发展
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的优先任务,是减贫脱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举。三峡新能源“远近结合”的智力扶贫计划既立足解决当下难题,同时针对更为长远的发展目标。
宁夏回族自治区属西部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其中40余万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尤为突出。为了让弱势群体掌握“一技之长”,端起“金饭碗”,2011年,三峡集团与宁夏吴忠市人民政府签订了《“黄河善谷”系列慈善活动捐款协议》,出资2294万元成立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并于2012年9月投入使用。基地开创了宁夏系统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的先河,截至目前,已完成残疾人专科教育超过600人,中等学历教育超过1500人,短期培训超过13000人。
用三峡新能源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斌的话说:“三峡新能源项目建到哪里,扶贫就走到哪里。扶贫要让老百姓有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三峡新能源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