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吉利收购LG南京工厂并深度合作,掌握了中国最好的电池制造技术?

作者:刘宝华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 发布时间:2018-05-1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5月17日,《华尔街日报》报道“沃尔沃在中国制造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上将使用高端的韩国电池技术,与直接采购不同,这些LG化学的动力电池产自浙江衡远。”

 

报道称,LG化学帮助衡远建立生产线,并授权其电池技术的使用和生产。在衡远生产的电池还将用于领克。

 

这也解释了沃尔沃汽车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汉肯•塞缪尔森3月在日内瓦车展上说的“我们的解决方案是与吉利合作,并根据沃尔沃相关电池的要求,提供中国本土生产的电池产品。”

《汽车商业评论》向吉利集团负责海外兼并合作业务的副总裁余宁求证时被婉拒。仅承认曾负责过LG,沃尔沃和领克等国际公司业务,拒绝透露更多信息。

但《汽车商业评论》已经能从之前掌握的一些信息和大量公开报道基本还原事件始末。这是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一件大事。沃尔沃是第一家没有切换电池设计方案而解决电池国产问题的汽车厂商。

 

2016年5月1日起,中国政策要求获得补贴的新能源汽车必须采用《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的电池企业作为供应商,由于LG、三星等韩系电池未能上目录,导致采用韩系电池的新能源产品需要切换供应商。

 

沃尔沃、上汽、通用、大众等企业均采用韩系电池,政策变化让其他企业都选择了切换供应商,加上开发、验证工作,不少车企的新能源产品开发周期被延长。上汽集团相关人员曾经提出,“至少一年时间才能把现有的电池换掉。如果加上产品的升级换代,需要两年过渡期。”

受影响更大的是三星SDI、SK、LG等在中国建厂的韩国电池企业,先后减产甚至关停。

 

《汽车商业评论》从不同渠道获知,吉利随后开启了与LG化学的谈判,2017年4月上海车展时双方完成签约,吉利全资收购了LG南京工厂所有生产设备和制造技术知识产权的使用权,双方还确立了后续合作,LG将帮助吉利集团旗下高端品牌(含沃尔沃)继续升级电池技术。

 

2017年中,吉利把该工厂的生产设备拆迁至浙江金华的衡远电池基地(衡远是吉利控股集团旗下专注车用动力电池的企业)。最多时超过百名LG工程师帮助衡远调试生产线,以达到LG的品质标准。2017年底完成调试进入量产阶段。

 

该工厂产能1GWh,可以供应8万辆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池需求。衡远内部曾有人称“这条生产线有2000多个专利,中国最牛的电池制造技术现在是吉利衡远!”

 

车用动力电池分为电芯、模组、PACK,据称此次合作吉利拿到了从电芯到PACK的全部技术使用权,收购价格非常公平。

行业专业人士分析,因为南京工厂无法按计划生产,设备一天天折旧,还要花费人员、维护保养成本,而沃尔沃是LG的大客户(欧洲的最大客户),现在还增加了领克和伦敦出租车客户,卖给吉利是快刀斩乱麻解决了南京工厂空置问题,挽救甚至扩大了在中国市场的订单,留住了一个全球大客户,全盘算下来并不吃亏。

 

沃尔沃的受益更为明显,“国产电池”政策出台后其他采用外国电池的车企都经历了2年的中断和供应商切换,沃尔沃受影响的时间要短得多。 

另外,我们观察到领克和沃尔沃共享CMA平台,将LG电池工厂设备和技术收购到自己旗下还保证了领克新能源车型的电池供货,以及让领克与沃尔沃保持了相同水准的零部件供应商。

 

对沃尔沃、领克这些立足全球市场的品牌而言,在国内外采用同一电池供应商的产品显然是重要的品质保证和最经济的做法。

分享到:

关键字:动力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