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全自动扫码付费用电插座"随时随地扫码充电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电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8-04-12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电是一种最方便的能源,消费者愿意付费购买,但是,在公共场所用电量不多,对零散的电能进行收费管理,传统的技术成本太高,无法盈利。”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张罗平向中国电力报记者介绍说。由于在公共场所的电能使用难以运维管理,老百姓外出用电就没有电源可用。220伏交流电插座,在办公室或家里随处可见,但在公共场所却很难见到。这都促使着公共场所用电的变革,必须实现再电气化。

近年来,为了应对资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挑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不断提升。新一轮能源革命蓬勃兴起,全球范围迎来新一轮电气化进程,即再电气化。然而目前我国公共场所的电能利用仍存在瓶颈问题。研究表明,预计到2020年、2030年,全球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将分别为19%和21%;中国将分别达到25%、29%。再电气化对推动能源转型、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效率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事实上,在公共场所找不到电源插座的根本原因是无法解决收费的问题。“解决再电气化的核心,是全自动收费无人值守。”张罗平表示,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开发,打造出“公共场所用电管理再电气化云平台”,从根本上为全国的老百姓解决了“出门用电难”的问题。

据悉,“全自动扫码付费用电插座”已经完全产业化,进入发展成熟期。预期国内有超过5亿个插座的市场需求。“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已经对接了四家生产厂家和供应商,确保每年2000万个插座的投放能力。”张罗平说。

作为一种全新的智能型用电插座,能源互联网共享插座是“公共场所用电管理再电气化云平台”的执行终端产品,其内置有电能表功能,能够对使用该插座的负载进行计量,让云平台知道每个终端的电功率、用电量,测量出线路的电压、电流、温度;其最有用的功能还在于内置有云平台管控的继电器,借助智能手机里的微信或支付宝,经扫码付费即可接通电源,做到了即付即用,享受用电服务。

“全自动扫码付费用电插座”,给用户用电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还可实现电力运维成本下降,打破公共领域用电管理瓶颈;而且可以借助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手段管理到每个用电插座,打造一个新型的智慧用能的物理载体,为老百姓外出用电提供方便。用低成本实现“全自动扫码付费用电插座”的产品化,真正的实现公共插座无处不在。

“全自动扫码付费用电插座”这项新技术,让公共场所用电管理实现再电气化的梦想实现。首先,在投入资金总量与充电桩一样的情况下,能够促进国产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安装数量呈数十倍的增长,让每个停车位都能实现自助式用电充电服务。

其次,“全自动扫码付费用电插座”能够打造一个全新的再电气化云平台,有机会为电力零售提供一个新的售电工具,还能够让街边的私人家庭和饭馆增加“零售电”服务业务,给每个饭桌边上安装一个“全自动扫码付费用电插座”,顾客吃饭过程中若手机没电了,就能够经简单的小额付费操作后马上为手机充电。

最后,智慧城市、智慧乡村,离不开“智慧用电”。采用新技术跨界整合后,利用云平台技术,就像电信运营商那样,可为用户制定各种各样的用电套餐供其选择。依靠大数据,可为每个人设立独立的用电套餐,即使是使用同一个“全自动扫码付费用电插座”,也可做到对不同用户执行各自对应的价格套餐。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开创无处不在的“零售电”美好未来。

目前,实现公共场所再电气化平台的条件日趋成熟。新技术带来新市场,在国家力推的“雪亮工程”中,每个摄像头的附近,已经有电源,也有通信网络,特别适合加装10个“全自动扫码付费用电插座”,就能够增加安全可靠的用电充电服务。

能源互联网共享插座的应用为公共安全提供保障,预防锂电池充电起火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当各地政府在公共设施建设中推广了 “公共场所用电管理再电气化云平台”之后,利用先进的再电气化“全自动扫码付费插座”,老百姓出门在外到处看得见“插座”,使用更加安全。

公共场所的智慧用电,可通过“公共场所用电管理再电气化云平台”来实现。物业小区、办公写字楼、电动汽车停车位、电动(踏)自行车停车棚、商场饭馆附近,都是实施再电气化的理想场所,能源互联网插座让充电像睡觉一样方便,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

分享到:

关键字:充电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