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佛山:推动机器人和新能源汽车形成产业集群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佛山日报 发布时间:2018-02-2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标兵渐行渐远,追兵越来越近。”在24日召开的2018年第一次市政府全体会议上,市长朱伟部署2018年全市工作时强调,全市政府系统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佛山抢抓机遇寻找突破口,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关键词

工业经济

内提外引下功夫推动更有效益发展

工业经济稳增长成效显著,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930亿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市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654亿元,增长13.5%;智能制造快速发展,新认定29家市级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企业,7家企业入选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一系列数据佐证,2017年全市工业经济工作成效显著。

佛山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体经济为着力点,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在内提外引上下功夫,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益发展。

市委常委、副市长蔡家华表示,今年佛山要继续加快从制造大市到制造强市转变,推进包括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等举措。特别是围绕珠三角整体申报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工作,以智能制造为重点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争取新增市级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企业20家,智能化技改示范企业30家,机器人应用达到3000台。

此外,佛山今年还全力聚焦和推动两个绿色产业发展,分别是机器人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在现有基础上通过补链、强链推动全产业链发展,目标是形成产业集群。据悉,目前已由市经信局牵头筹划建立重点企业联系服务制度,完善出台扶持发展措施,同时还在筹备涉及两个产业发展的专题座谈会。

关键词

对口帮扶

狠抓三个“立足”全面推动园区深度合作

回顾过去的一年,佛山对口帮扶云浮在产业共建上已形成主导产业集聚,体现出两大特色。一方面是一园一特色。例如,高明帮扶云城片区重点打造环保材料和健康医疗产业集聚区,顺德帮扶新兴的新城工业园依托不锈钢厨具生产基地建成智能制造和新型材料产业聚集区等。另一方面是一区一龙头。佛山各区引入投资超过10亿元项目10个,今年争取动工与投产。

副市长许国介绍,去年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在推进产业深度合作上有几大亮点,包括与加拿大巴拉德合资建设全世界最大规模的9SSL 氢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建成投产,新的深度合作园区土地征地基本完成,等等。

围绕2018年工作,许国表示,将以三个“立足”为主,全面推动园区深度合作。一是立足自身,尽管园区发展氢能产业已有一定基础,仍要立足自身力量推动产业发展,要抓紧三项工作,包括争创国家级氢能产业标准创新基地、加快加氢站建设、加大氢能商用车在佛山与云浮示范推广力度等。二是立足优势,推进东风物流车项目建成投产、9SSL氢燃料电池电推生产产能释放等。三是立足现在,包括争取广东省氢能产业扶持政策尽快出台,争取更多人才到园区发展等。

关键词

社会治安

重点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按照“努力把广东省建设成为全国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要求,今年全市的公安工作将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精神,对标一流,赶超先进,努力把佛山建设成为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城市。

坚决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邓建伟表示,我市将全力打击突出犯罪和整治治安突出问题,今年重点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维护佛山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稳定。

着力构建社会治安防控新格局,我市将强化科技支撑,建立健全立体化、信息化、社会化治安管理体系。强化源头管控,确保遏制重特大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实现重点交通安全事故明显减少,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明显遏制,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明显下降。同时,要以改革创新精神,积极探索改善缓解交通拥堵状况。

安全生产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强化隐患排查整治,我市将大力推进消防整治,持续推进工业园区消防整治行动。压实消防安全工作责任,结合佛山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我市还将积极组织开展佛山消防条例立法调研、起草等工作,积极探索将工业园区消防违法行为纳入政府诚信体系,倒逼企业落实安全防控主体责任,尽快制定消防管理行业标准并组织实施,提升各行业系统消防安全和人防、物防、技防水平。

关键词

城市建设

划定产业保护区

引导村级工业园区改造提升

强化市级在规划编制、政策指导、监督协调等方面的统筹职能,加强重大政策的统筹设计、重大项目的布局和重点资源的配置能力。今年我市将扎实推进六大规划编制工作,包括一环创新圈战略规划编制、禅南顺高端创新集聚区规划、城市空间规划治理系统、启动城市总体规划修订、谋划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订、珠三角新干线机场临空经济区规划。

副市长赵海表示,城市建设管理可分为“1+5”个层级,做好“1+5”方面工作,将佛山建成宜居宜业宜创新的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1”是城市的顶层设计,总的工作就是抓好城市治理三年行动计划。“5”个层级包括:城市安全、基础设施、城市环境和城市管理、城市形象、城市文化。

提高土地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推动村级工业园区改造提升,既关乎城市建设管理,又与产业转型升级关系密切。在全市495平方公里工业用地中,207平方公里用地是集体村级工业园区,分散在546个行政村。

为此,今年我市将村级工业园区的改造提升作为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切入点,以划定产业保护区为落实手段,构建合理的利益平衡机制,严格控制集体建设用地的增量,整理盘活存量。

关键词

环境保护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今年我市将坚决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实施“3+2”行动。“3”即在水、大气、村级工业园区三大领域重点发力,“2”即建立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和建设“互联网+”环境保护体系。

具体而言,我市将紧盯目标任务,全力打赢蓝天保卫战。以PM2.5达到省考要求为中心,全市将深化工业园区治理,将具体工作指标细化到镇街。在推动机动车污染减排方面,加快燃油、燃气向纯电动转变,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的查处力度。在此前实施的扬尘污染防治工作,今后也将继续加强。

在打赢碧水保卫战方面,在推动一些水厂完成取水口关停或迁移的同时,推进跨界河流治理等工作。加大对村级工业园区的整治提升力度,市环保部门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对村级工业园区的统一部署,在环境治理中以治促改、以改促治。

致力建立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我市将推动编制生态红线、实施严格的后果严惩制以及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措施。城市宜居是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的应有之义。副市长赵海表示,城市建设中抓战略规划就包括自然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佛山要构建“三屏、六楔、两脉、两环、两网”多层次生命协同的自然生态格局。

去年,佛山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副市长乔羽表示,今年将继续加快建设大湾区高品质森林城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

教育发展

以全新体制机制

筹建高水平佛山理工大学

去年,我市着力加强教育现代化顶层设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副市长俞进表示,今年在全面研究学前教育、制定学前教育顶层设计和教育制度的同时,我市将着力推动之前已经制定的政策落实。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着力解决“择校热”等问题。接下来,我市将加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制定相关实施方案,推动新(改、扩)建一批幼儿园,加大公办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力度。

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我市将出台相关实施意见,着重把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十大民生实事之一的学位建设落实好。今年我市将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41所,新增义务教育阶段学位4.2万个,其中公办学位3.6万个。

在创新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方面,我市将通过分类管理,计划打造一批卓越高中、精品高中和特色高中。

通过在引进高校、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出台政策并落地,我市今年将加快推动高等教育发展。落实年前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我市将以全新的体制机制筹建高水平创新型研究型佛山理工大学,同时推动佛科院通过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大学建设中期验收,推动南方医科大学顺德校区、广东财经大学佛山校区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南方研究生院等建设。

关键词

医疗卫生

全面实施按病种付费为主的

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

去年7月1日,我市启动公立医院基本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取消了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和医用耗材加成。改革实施以来,通过取消药品和医用耗材加成,调整基本医疗服务价格,实现破除公立医院“以药养医”,呈现了“一优化、一控制、两明显”的变化。即就医流向不断优化,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得到有效控制,药品费用占比明显下降,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明显提升。

乔羽表示,今年我市将继续深化医改,推进医保支付方式和医疗药品、医用耗材供应链改革,全面实施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激发医疗机构控费的内生动力,完成我市公立医院药品和医用耗材的供应链改革。实行一个平台、上下联动、公开透明、带量采购,逐步解决群众看病贵的问题。

在解决看病难方面,我市将推动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落实佛山市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推进医联体建设指导意见,研究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通过综合利用医疗、医保价格手段,完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机制。与此同时,继续大力推进医联体建设,鼓励禅城、高明、三水组建医联集团。

推进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家庭医生去年签约数和重点人群数都已达到国家标准。今年,我市将继续做实签约服务工作,推广分类签约、有偿签约、差别化签约多种签约服务形式。同时,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制度。为了全面落实二孩政策配套衔接,我市还将做好医养结合工作。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