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上市,一直是北汽新能源谋求的战略目标,如今,它距离这一目标又近了一步。
1月22日,渤海汽车发布公告称,S*ST前锋拟通过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交易方式收购北汽新能源100%股份,北汽新能源评估值约288.5亿元,增值率约75.24%。渤海活塞拟向S*ST前锋出售所持北汽新能源2.08亿股股份,对应市场价值11.33亿元,并将由此获得S*ST前锋股份3007.69万股。在此之前,S*ST前锋的控股股东四川新泰克就已经将其100%的股权无偿划转至北汽集团。
至此,北汽新能源借壳实现A股上市的计划完全浮出水面。
■借壳扫除上市一大障碍
早在2017年2月和7月,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就曾先后两次透露,北汽新能源已准备上市。2017年3月,北汽新能源总经理郑刚明确表示,北汽新能源计划在2018年完成上市。按照郑刚的说法,在B轮融资完成之后,将加快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工作。
根据A股公司上市的条件和程序,上市前公司必须达到最近三年连续盈利的要求,且近3年净资产利润增长率平均保持在10%以上。2016年,北汽新能源首次实现盈利,达到1.8亿元。2017年前10月,北汽新能源共取得73.77亿元营业收入,实现净利润3924.40万元。北汽新能源已经连续两年实现盈利,但这仍然不够,假设2018年继续实现盈利,如果要实现独立上市,最快也得等到2019年。
好在,要想提前上市,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借壳,通过资产置换的方式借壳上市,这样就不必受A股新股上市必须满足三年连续盈利的限制。
1月9日,北汽新能源党委副书记、新闻发言人连庆锋曾对北汽新能源借壳上市的消息做出比较谨慎的回应:“通过资本市场,把一家企业做大做强,同时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这是每一家企业必须要完成的一项工作。这些工作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当中,可能过一段时间会有更详细的信息披露。”
如今,随着S*ST前锋这个壳的正式浮出,意味着北汽新能源已经扫清了今年登陆A股的一大障碍。
■为独立上市已筹谋多年
一直以来,北汽新能源都在积极谋求独立上市。2014年,北京汽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被升级为北汽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与北汽股份平级的集团子公司。同年年底,北汽股份挂牌H股,新能源汽车业务也从北汽股份剥离出来独立运营,这为北汽新能源日后谋求独立上市埋下了伏笔。
2016年,北汽新能源成为北京市第一批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国企,完成A轮融资,共吸引22家非国有资本进入,持股比例达到37.5%。在完成30亿元的A轮融资之后,北汽新能源估值为81.92亿元。
2017年7月,北汽新能源完成B轮融资,共募集资金111.18亿元,超过了年初预计的80亿元融资额。随着B轮融资完成,北汽新能源市值达到280亿元,在一年间市值增长超过2倍。此时的北汽新能源共计有33家股东,仍然是一家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公司。其中,北汽集团等8家国有及国有控股股东合计持有公司67.55%股份,23家社会资本合计持有公司32.04%股份。与B轮增资同步完成的还有试点实施员工持股。公司96名管理、技术、营销和专业方面的骨干员工,认购B轮增资发行的2192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0.41%。
企业体制和股权结构的改革,显然也都是北汽新能源在为实现最后的上市所做的准备工作。
■若成功将成业内第一股
目前国内已经上市的包含新能源整车业务的公司并不少见,典型的公司有比亚迪、宇通等,但这些公司并非是只做新能源整车。从这个角度看,如果北汽新能源最终借壳上市成功,将成为国内新能源整车第一股。
最近几年,北汽新能源的产销量连续创下新高。1月9日,北汽新能源公布了2017年的成绩单:销量达103199辆,同比增长98%,成为国内首家年产销超过10万辆的纯电动车企。这一成绩,让北汽新能源不仅连续五年夺得中国纯电动汽车市场销量桂冠,在全球销量上也仅次于特斯拉,排名第二。
徐和谊在日前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表示,北汽新能源将以建设国家级新能源科创中心为契机,把新能源科创中心建设成为世界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创新策源地、标准引领地、开放融合创新的示范地。全球范围内,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资,仅车企已接近千亿美元级别的规模,而且还在继续增长,资本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助推作用愈发明显。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北汽新能源是国企改革的先锋企业,在纯电动车市场拥有龙头地位,在推进上市的过程中,国家应该会给予相关政策的支持。
不过,北汽新能源上市并非已经没有短板。在国泰君安汽车行业分析师张欣看来,北汽新能源绝对是一个好题材,但上市并非想象得那么简单。
比如,补贴退坡政策对新能源汽车销售利润的不利影响。由于补贴退坡,不少企业虽然销量仍然保持增长,但利润增长不及预期。北汽新能源能否在补贴退坡之后仍然保持比较好的增长态势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再比如,技术路线单一带来的风险,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不只有纯电动,混合动力、氢燃料也都有不错的发展前景,一家新能源汽车公司,如果只发展纯电动汽车会存在一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