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甘肃省电力公司日前透露,2017年甘肃新能源发电量达261亿千瓦时,其中风电发电量同比上升37.4%,光伏发电量同比上升22%;弃风率下降10.4%,弃光率下降10.36%,完成了年初甘肃省政府提出的新能源“双升双降”目标。
2016年底,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到2020年,“三北”地区弃风弃光率控制到合理水平。随后,国家电网公司拿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到2020年将弃风弃光率降至5%以内。甘肃省政府也结合甘肃新能源发展实际,提出了2017年弃风弃光率分别降低10%的控制目标和配套措施。
为实现这一目标,甘肃电力“内消”“外送”双管齐下,市场手段和技术手段合并实施,多措并举破解新能源消纳难题。一方面,挖掘省内市场潜力,大力实施电能替代;另一方面,拓展省外售电市场,争取甘电外送。
甘肃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建宁介绍:“2017年,我们通过落实保障性收购、自备电厂置换、跨省跨区发电权置换、争取临时性短期外送等措施,全年外送电量202.96亿千瓦时,其中中长期新能源电量71.03亿千瓦时,占外送电量的35%。”同时,该公司挖掘电网潜力,充分利用周边省份电网的调峰互济能力,开展精细化调度,积极试点风光电量跨区现货交易,扩大新能源外送。
甘肃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主任行舟介绍:“现货交易是促进新能源消纳十分有效的市场手段,2017年通过现货交易新能源电量32.17亿千瓦时,占新能源发电量的12.7 %,这在以前是没有的。”
虽然2017年甘肃新能源弃风弃光率大幅下降,但2018年新能源消纳形势依然严峻。其主要原因在于:存在着电力装机过剩和用电市场增长缓慢的矛盾、供热机组装机持续增加和电网调峰能力不足的矛盾、电网送出通道受限及外省消纳市场不足的矛盾。因此,2018年甘肃新能源弃风弃光率同比下降很难达到2017年水平,实现“2020年弃风弃光率降到5%”的目标仍存在较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