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国家电网做了综合能源服务商?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新京报 发布时间:2017-11-2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近日,国家电网在系统内部下发《关于在各省公司开展综合能源服务业务的意见》,明确将综合能源服务作为主营业务,将综合能源服务业务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培育新的市场业态,从卖电向卖服务转身,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

正在推进的电力体制改革是国家电网调整航向的动因。在改革的背景下,国家电网定位和盈利模式发生重大改变,公司定位从市场参与者向公共服务提供者转变,商业模式从赚取购销价差向收取“过网费”转变。

其目的有二:(1)巩固原有售电市场,(2)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在已经开展的部分综合能源服务项目,如配网节能项目净利润率在20%左右,具有极高的投资收益水平。

一、综合能源服务定位为公司主业,2020年实现营收600亿元

综合能源服务的产生一是来自改革驱动(能源供给侧改革+电力改革),二是市场需求。从服务“节约、清洁、安全”的能源发展战略来看,综合能源服务与我国“构建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的战略相符,是央企落实节能减排的具体举措。

从服务内涵看,综合能源服务涵盖能源规划设计、工程投资建设,多能源运营服务以及投融资服务等方面;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技术,融合清洁能源产生新服务模式。在国家电网已有的综合能源服务案例中,服务事项包括:售电、智慧车联网、风光储一体化、电动汽车充电桩服务、能效监测与诊断、节能和电能替代改造、电力需求响应、光伏储能新能源服务、水电气冷热等增值服务。

基于电网自然垄断的属性,电网公司掌握着庞大的电网资产、供区资源、用电数据,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发掘用户需求、培育用户需求、增强用户黏性。从用户端来看,综合能源服务也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竞争能力的主要路径;用户的用能体验也将大大改善,长期以来只能被动接受电网供电,双向互动已经成为可能。

在上述文件中,国家电网要求各省公司,抓住当前能源革命的有利时机,将综合能源服务作为主营业务,积极推进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发展。国家电网提出发挥公司品牌、技术、客户资源等优势,推动公司由电能供应商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变,到2020,确保累计实现业务收入达500亿元左右,力争实现600亿元左右,市场份额得到显著提升。

二、国网节能是综合能源服务龙头,系统内各资源参与支持

在本次指导意见中,国家电网明确国网节能服务公司是综合能源服务业务的龙头。国网节能成立于2012年12月,现有清洁能源综合开发利用、节能服务、电能替代、国际能源开发四大板块业务。

除国网节能外,国家电网各省电力公司下设省网节能服务公司。为推动节能服务业发展,国家电网此次在机构设置上做出重要调整,将“省节能服务公司”更名为“省综合能源服务公司”,由省电科院二级机构调整为省公司二级单位直接管理,各省综合能源服务公司是属地服务项目的实施主体。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此前承诺,未来将解决国网节能与各省公司同业竞争。当前,国网节能主要服务重大节能项目的开发建设,打造综合能源服务“样板间”;各省综合能源服务公司整合内外技术、资金、管理等优质资源,推进综合能源服务项目在本地实施,满足客户对电、气、冷、热等各类能源服务需求。

国家电网将综合能源服务提升至主营业务地位,要求公司产业单位、科研机构要主动参与,提供相关技术,产品与装备支持,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工程设计、标准制定等技术服务。其中,英大集团要提供低成本融资产品,丰富融资渠道,保障投资能力;国网电商公司要提供信息发布在线交易平台支持;建立能源供应商、设备厂家、金融机构等合作机制,共同拓展综合能源服务市场,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国外综合能源服务商包括电力、电网、油气、设备企业、节能服务公司等。电网公司在服务市场开拓上具有天然的优势,电网公司掌握大量用户资源,可以用电业务代办、设备托管、能效诊断为切入点,为客户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定制化综合能源服务整体解决方案。这包括,提供各电价套餐服务,用能监测服务,电气化改造——应用热泵,电窖炉、专用充电站、余热回收、绿色照明等高效用能技术,分布式能源服务——在新城镇、新产业园(商务)区、新建大型公共设施的区域,以智能电网为基础,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冷热电三联供。

责编:杉杉

分享到:

关键字:国家电网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